2008年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美联储开启了印钞机,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美元,以期刺激经济,改善就业。2008年9月前,美国失业率还处在很低的水平,失业率都在6%以下。而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美国基础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失业率也在节节攀升,不断创出新高。2009年10月,美国失业率达到10.2%,创下26年来的新高。由此可见,自2009年3月开始的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就业市场的改善大大不如预期。2009年10月后,失业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总体处在不断反复的态势之中。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的失业率仍在9%以上。
由于就业市场糟糕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11月,美联储在全球一片质疑声中开启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期改善就业。但这种通过增发货币以刺激经济的做法并未马上奏效,2011年2月美国失业率虽首次(相比10.2%的高位)低于9%,但此后的8个月中,失业率都徘徊在9%左右。2011年底,美国失业率自2011年11月的8.6%开始逐步走低,2012年12月失业率跌破8%,并在2013年1月至9月都保持在了8%以下。如图9-1所示,虽然美国基础货币投放不断增加,但并未对就业市场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两者之间的走势相关性很小。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美国基础货币投放大幅增加,失业率不降反升。2011年1月至7月,基础货币投放量再次大幅飙升,但就业市场仍不买账,失业率出现反弹走高。而在2013年1月后,基础货币投放量又出现一次大幅增加,但失业率下降的速率远低于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的速度。可见,美联储通过增发货币并未大幅改善就业市场状况,其作用收效甚微。(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