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货币政策的效果,一直是货币政策制定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影响货币政策的众多因素中,市场预期不容忽视。由于市场预期对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世界各国央行纷纷开始重视发挥市场预期的作用。中央银行除了通过与金融市场进行沟通了解和识别市场预期之外,更注重引导和利用市场预期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在引导和利用市场预期方面,最主要的趋势是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加拿大央行通过以下形式加强与公众的沟通:(1)每年四次发布《货币政策报告》或《货币政策报告更新》,报告包含管理委员会对经济形势和通货膨胀的展望,经济中存在的风险和货币政策决定的缘由;(2)报告发布的同时,加拿大央行副行长会向媒体介绍货币政策决策的制定背景,行长和副行长召开新闻发布会;(3)加拿大央行还会在发布报告后向加拿大议会作陈述解释;(4)副行长和高级职员在全国以及国际金融中心作有关货币政策的介绍。
为了进一步降低长期利率,全球各主要央行都对其政策利率的走势提供远期指导。例如,2009年4月加拿大央行宣布“根据对未来通货膨胀前景的预测,基准隔夜拆借利率可望维持在0.25%的低水平并且一直延续到2010年第二季度,以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制”。美联储2011年首次推出基于时间的远期指导措施,决定极低的联邦基金利率(0~0.25%)至少维持到2015年中期,2012年又推出基于政策效果的远期指导措施,决定联邦基准利率在未来路径上的走势与失业率和通胀率相挂钩。(www.xing528.com)
加拿大央行除了在利率方面给予前瞻指引外,还继续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表明加拿大央行将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率捆绑起来。自1991年以来,通货膨胀目标制就成为加拿大货币政策的基石,加拿大政府和央行之间建立的联合控制通胀协议的最初目的是降低通胀,通胀率主要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目标值从1990年年底的约5%下降到1995年年底的约2%的水平,但关于达到2%的通货膨胀目标值之前应该保持多大的波动区间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因此,在1995年的协议中加拿大央行将重点转向保持中期通货膨胀率处于低的、稳定的和可预见的范围,即通货膨胀率围绕其2%的通货膨胀目标值波动的范围不能超过1%。加拿大央行宣布从2011年至2016年年底将继续实施2%的通货膨胀目标值,目的是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