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美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特征比较——金融危机后全球货币政策研究

日美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特征比较——金融危机后全球货币政策研究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是最早使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而美国是该政策使用最典型的国家。然而,由于日美发生危机的起因不同,具体情况不同,在具体操作方式上面有各有千秋,以下将侧重比较日美央行在量化宽松过程中的操作差异。因此总体来说,美联储在实际量化宽松之后采取的汇率政策并不是为了配合国内货币政策,主要目标不是向国内市场注入流动性和增加货币投放。

日美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特征比较——金融危机后全球货币政策研究

日本是最早使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而美国是该政策使用最典型的国家。在理论政策方面,两国都是在克鲁格曼的基础上开展的,但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日本央行为代表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和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信贷宽松”货币政策,因此,日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许多共同点,主要包括:两者都将增加货币投放和注入市场流动性作为重要目标;都大量购买长期政府债券,希望以此来降低长期利率和促进市场资金投放;增加市场交易参与者;采取一些超出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外的方法等。然而,由于日美发生危机的起因不同,具体情况不同,在具体操作方式上面有各有千秋,以下将侧重比较日美央行在量化宽松过程中的操作差异。

1.侧重基础货币投放

日本央行侧重于基础货币投放,主要通过银行金融机构来影响经济,而美联储侧重于信贷投放,尤其是和企业的直接交易和干预。日本央行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将政策重点放在央行的经常账户余额上,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使国内金融机构增加在央行的准备金,扩大货币投放量和向整体市场注入流动性,其传导机制主要是通过国内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来影响企业和实体经济,而很多措施的搭配也是为了保证日本央行的经常账户余额保持在目标范围内。尽管日本央行也采取了一些诸如购买抵押资产贷款、收购银行持有的信托财产股权商业票据企业债券等,但这些操作规模很小,表明日本央行和企业之间的交易很少,直接的救助无论从形态还是数量上都处于辅助的地位。

2.买入外汇汇票的创新操作(www.xing528.com)

美联储创造了很多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和方法。日本央行对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并没有支付利息,而美联储则对这部分资金支付利息,尽管利率很低,但相对于近乎为零的银行间拆借利率和联邦基准利率,终归有一定的吸引力,美联储作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后来者,在操作手段上自然比日本央行有创新,再加上之前所采用的定期标售工具和定期证券借贷工具,这些众多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段都是日本央行所没有的,是其在新的环境下所做出的创新。当然,日本央行也有自己特殊的操作手段,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对买入汇票的操作,美联储虽然允许商业票据可以作为抵押资产进行借贷,但并没有专门将贸易中使用的外汇汇票作为一个操作标的,这和日本央行不但大量使用该手段,而且在退出阶段将其作为主要退出工具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了美日两国贸易部门对国民经济和金融系统作用的差异。

3.大范围外汇市场干预

日本央行在量化宽松阶段曾经进行大规模的外汇干预,并且这些干预具有准非冲销式特点。日本央行希望通过外汇干预来扩大货币投放和降低汇率,具有直接支持货币政策的特点,而美联储虽然在雷曼兄弟破产以后也对外汇市场进行了干预,但这种干预主要采取的是货币互换的方式,通过与各国央行签订美元与各国货币的互换协议,向其他各国提供美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国际金融市场和其他各国央行所存在的美元短缺现象,在短期内稳定全球金融市场。美联储的货币互换直接同外国央行进行交易,并没有和国内金融机构进行直接的交易,此外,美联储并没有在外汇交易市场进行外汇买卖操作。因此总体来说,美联储在实际量化宽松之后采取的汇率政策(货币互换)并不是为了配合国内货币政策,主要目标不是向国内市场注入流动性和增加货币投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