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危机后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比研究

金融危机后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比研究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美国在国内经济不振的情况下也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刺激日本再次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央行还称,只要还未实现2%的通胀率目标,央行将继续稳步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央行宣布在推出更为大胆的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时,继续实施零利率政策。

金融危机后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比研究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在2008—2010年呈现负增长。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美国在国内经济不振的情况下也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刺激日本再次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然而日本再次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不佳,日本国内通缩现象极其严重,此时新上台的安倍政府提出了“三支箭”,即宽松货币政策、灵活财政政策和经济结构性调整,来改善日本经济现状。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则在2013年4月4日提出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将该行的政策目标由隔夜拆解利率转向基础货币量以结束通缩局面并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同时继续推行零利率政策。

1.政策目标

2010年10月5日,日本央行宣布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具体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将政策性利率诱导目标由年率0.1%左右下调至0~0.1%,标志着央行自1999年2月以来第三次实施类似的零利率政策;二是推出总额为35万亿日元的“全面宽松计划基金”,其中新增5万亿日元专项基金购买国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不动产投资信托(J-REIT)等金融资产;三是设立通胀目标,承诺零利率政策将一直实施到物价稳定时为止。2012年12月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开始加速实施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前所未有的“异常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13年1月,日本政府与日本央行发表“关于摆脱通货紧缩、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共同声明,提出了宏观货币政策调节目标。2013年4月,新上任的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宣布引入“质化”和“量化”宽松(QQE)政策,公布了基础货币与资产负债表的预期。

在量化方面,日本央行表示将以每年最多70万亿日元(约合7 300亿美元)的速度扩大货币基础,通过购买债券(不分期限)增加金融市场上的现金数量来压低当前的资金价格,直至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在质化方面,日本央行表示将转变长期以来避免购买长期证券的立场,由于长期证券更容易贬值,所以该行一直避免购买这类证券。日本央行在最新的政策声明中称,将购买期限最长40年的日本国债,以引导长期利率走低,试图降低金融市场上未来的资金价格,如远期、长期利率,进而抑制可能出现的资金紧张问题。长期收益率下降将鼓励投资者,尤其是许多银行和其他金融公司把钱投向股票、房地产或贷款等其他产品,从而激发范围更广的投融资活动。具体而言,日本央行宣布将购买到期期限最长达7年的公债,并强调最长期限为40年期的公债也适合购债计划。具体措施包括:每年增购1万亿日元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每年增购300亿日元房地产信托。将政策目标改为基础货币以加强货币宽松,每年将以约60万亿至70万亿的速度增加。日本央行还称,只要还未实现2%的通胀率目标,央行将继续稳步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对日本央行来讲,维持物价稳定是其最重要的职能。自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央行一直被通货紧缩所困扰,实现物价稳定增长一直是各任央行总裁所致力实现的目标。2009年日本央行就明确提出了“将消费者物价指数控制在2%以下的正增长领域,其目标是实现1%左右的增长”。而此次日本央行大幅度地调整了物价增长率,在两年内要实现2%的增长目标,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且非常大胆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正是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目的所在。

2.实施计划

2008年日本经济未能延续2005年以来的增长惯性,出现1.6%的负增长;2009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为-4.0%,同时国内CPI持续走低,日本央行于2009年12月29日降息至0.1%。2009年12月1日,日本央行又决定将以0.1%的固定利率提供总数达10万亿日元的3个月期贷款。2010年10月5日,日本央行将鼓励无担保的隔夜拆借利率保持在0.1%以下,日本重新推行零利率政策。2010年第四季度起,日本经济再度萎缩,而2011年“3·11”大地震及其核泄漏事故更使其遭受重创,此后虽有灾后重建效应的拉动,但欧债危机持续演化、全球经济放缓、中日关系急剧恶化等负面冲击接踵而至,日本经济复苏艰难。在此背景下,日本央行于2010年10月28日创立总额35万亿日元的基金,用于购入各类资产为市场提供流动性。2008年以来,日本央行多次扩大量化宽松规模,具体操作如表7-4所示。

表7-4 2008年以来日本央行资产购买计划

续表(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根据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整理而成。

安倍政府认为,一国通货膨胀率从中长期看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该国的货币增长率,而拥有控制货币增长率能力和权限的机构只有中央银行。日本陷入长期通缩的原因就在于日本央行采取了极度消极的金融政策。因此,要走出长期通货紧缩的困境,必须调整日本政府与央行的关系,调整日本央行保守的货币政策,实施更为宽松、更为大胆的金融政策。2012年3月,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上任后积极支持安倍摆脱通货紧缩的思想和政策主张,于2013年4月4日,决定实施更为大胆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具体如表7-5所示。

表7-5 黑田东彦“双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

资料来源:根据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整理而成。

第一,继续实施零利率政策。日本央行宣布在推出更为大胆的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时,继续实施零利率政策。实际上,日本在1999年2月就提出“提供更多资金,实施更低的无担保隔夜利率即零利率政策,2000年曾一度解除,但由于2001年3月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才回归到零利率政策,一直至今。此次黑田东彦将量化宽松政策和零利率政策相结合,由此金融政策在量与质两方面都超越其前任白川方明

第二,实施更为大胆、更为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2年之内基础货币投放量要增加2倍,决定基础货币投放量将由2012年末的138万亿日元增加到2013年末的200万亿日元,到2014年末将增加到270万亿日元,每年平均投放增加量将达到60万亿~70万亿日元。从货币增速看,2011年日本基础货币的增长率为15.7%,虽然2012年日本基础货币增长率仅为7.0%,但从第二季度开始,增长加快,在白川方明最后任期的2013年第一季度,货币增速已达15.2%。到黑田东彦继任总裁的第二季度,持续量化宽松态势已经形成,货币增速加倍,已达30.2%,与总量增长相一致。

第三,大幅度增加长期国债等金融资产的购入量并实现国债持有期限的长期化。2年之内,日本央行长期国债持有数量将增加2倍。2012年末,日本央行持有的长期国债为89万亿日元,2013年增加到140万亿日元,到2014年末增加到190万亿日元,实现国债购入数量的倍增,月均购入长期国债数量将达到7万亿日元。同时,长期国债的持有期限也由3年延长至7年乃至更长期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