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从宏观层面——如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金融市场主要资产收益率和价格变化以及广义货币和央行资产负债表——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英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但是仅从宏观层面来把握英国经济的走势是不够的。经济中的基本单位是家庭,他们的收入和消费状况的变化更能直观地显示出英国经济是否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开始缓慢复苏,以及未来的英国经济发展趋势。
1.危机下快速提升的储蓄率
如图6-22所示,在1997年到2012年家庭人均收入、消费和储蓄率的季度数据中,人均收入数据选取的是通胀调整后包含服务类的人均收入数据,人均消费数据采用的是通胀调整后包含由政府代表家庭支出的人均消费数据。从图6-22中可以看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人均消费数值非常接近,走势几乎一致。1997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人均消费都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危机发生后至2012年第四季度的走势变得平坦,两者均在4 500英镑左右波动。由于棘轮效应,在消费习惯形成后,人们的消费水平容易上升,但很难下降。个人在收入最高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重要参考作用,这使得消费水平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也是人均消费在严重的经济危机期间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过程,而是保持相对平稳趋势的原因。
图6-22 英国家庭人均收入、消费和储蓄率
数据来源:英国国家统计局(www.ons.gov.uk)。
储蓄率则能更直观地反映出在经济危机期间,英国家庭生活状况的变化。从2001年开始到危机爆发之前,英国经济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率,消费信贷增长较快,超前消费更加明显,人们在经济繁荣期间的储蓄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在2007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一季度期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经济开始陷入衰退,增长疲弱,家庭储蓄率迅速出现回弹,由2008年第一季度最低值-0.2%回升至8.2%的储蓄率高峰,这一储蓄率甚至高于10年前的储蓄率水平。之后,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储蓄率水平在5%到8%之间浮动,储蓄率水平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相对高位。因此,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没能使储蓄率降至经济危机前水平,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储蓄率的飙升速度,刺激了居民消费水平回升。(www.xing528.com)
2.更贴近实际的中等家庭收入变化
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国居民的生活状况的改变,但是人均收入和消费数据没有剔除贫富差距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反映整个社会占最大比例的中等收入家庭的实际状况变化。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分析英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期间英国家庭收入状况的变化,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最能代表中等收入家庭收入变化的指标——家庭收入中位数。
图6-23 英国中等家庭收入增长率、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比较
数据来源:英国国家统计局(www.ons.gov.uk)。
注:1987年为基期。
图6-23将家庭收入中位数、人均GDP和实际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自1987年以来的变化百分比进行比较。在1987年到2007年期间,三个收入指标都保持上升趋势,2007年之后收入增长则更平缓甚至为负。这三个收入指标总体走势上与图6-18的指标走势大体相似。从图中折线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实际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大于家庭收入中位数,家庭收入中位数增长率在部分时期与人均GDP增长率重合,部分时期略高于人均GDP增长率。1987年到2011年之间,家庭收入中位数增长63%,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达79%。这也进一步表明家庭收入中位数比实际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更贴合实际,更能反映出中等收入家庭的实际生活标准变化情况。由图中数据走势也可以看出,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和英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前,英国家庭的收入状况出现了相对较大幅度的下跌,这也是自1994年以来实际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收入中位数首次出现下降。在英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后,英国家庭的收入状况逐步改善,但仍然略低于危机前的收入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