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旨在支持美国经济,但优先挽救那些遭受沉重打击的住房信贷市场、销售和建筑行业,特别是与住房信贷市场有关的重要金融机构。有数据显示,与住房有关的政府支持企业债券和MBS占首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资产的80%以上。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1.流动性危机爆发加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诸多大型金融机构纷纷关闭或被接管,金融体系内面临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和流动性危机,人们对金融危机的恐慌情绪迅速扩散并蔓延至全球。同时,美国GDP同比出现了负增长失业率达到20世纪90年代最高水平,消费指数下降为负值。为挽救处于崩溃边缘的经济,美国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起来作用于国内经济。然而此时,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平均增长达10%左右。显然,政府不能无尽地透支。从美国采取的传统货币政策效果也可以看出,低利率、下调贴现率和支付准备金制度并不能有效解决流动性短缺,商业银行惜贷现象仍然存在,实体经济的信贷供应仍然不足,传统的货币政策已经黔驴技穷。此时若再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已无济于事,为维护金融稳定,美联储不得不打开印钞机,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2.购买机构债券来挽救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www.xing528.com)

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来挽救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2008年11月25日,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计划购买价值高达1 0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债券(GSE)[6]和5 0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7],标志着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将开始。随后在2009年3月2日,美联储与财政部共同出资向消费者和小型企业提供了10 000亿美元的贷款,同时提供300亿美元援助AIG。除此之外,美国还积极增加对金融机构的贷款、购买金融机构的股权,以求挽救濒临破产的大型金融机构。[8]然而,美国经济并没有好转,下行风险仍然显著。2009年3月18日,委员会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并宣布将扩大购买抵押贷款计划,即购买1 000亿美元政府支持企业的债务和7 500亿美元政府支持企业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额外购买3 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随后在2009年3月25日,美联储购买了75亿美元到期日从2016年到2019年的中长期美国国债。QE1出台后,美国经济复苏较快,GDP同比增长率从2008年第四季度的-2.8%增至2010年第二季度的2.7%。同期,美国也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困境,在QE1结束时CPI实现零增长,相比于2008年11月CPI最高负增长率的-1.8%有所改善。因此,随着各项经济指标的逐步好转,QE1的执行力度逐步减弱,并在2010年3月结束。首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旨在支持美国经济,但优先挽救那些遭受沉重打击的住房信贷市场、销售建筑行业,特别是与住房信贷市场有关的重要金融机构。有数据显示,与住房有关的政府支持企业债券和MBS占首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资产的80%以上。[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