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危机后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时机

金融危机后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时机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时机的选择,是退出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最难把握的环节。在高额财政赤字和央行自身货币政策工具的制约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必将是不断反复的,不能一蹴而就。戴金平等[10]指出,央行可将失业率、居民收入支出等一些宏观经济指标作为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参考指标。一旦多数指标表明信贷市场条件已得到逐步改善,经济已迈入稳步复苏阶段,央行就可以考虑退出量化宽松。

金融危机后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时机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时机的选择,是退出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最难把握的环节。为避免退出过程中产生不利的外溢效应,央行需针对具体的经济金融条件进行权衡。央行如果过早退出,有可能使前期对经济复苏的刺激成果功亏一篑,打击市场信心;如果退出过晚,可能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在高额财政赤字和央行自身货币政策工具的制约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必将是不断反复的,不能一蹴而就。

穆争社(2010)[8]认为,从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的救助情况及其经济金融形势来看,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需要根据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消费信贷市场乃至实体经济、就业复苏状况分步骤实施,大体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动退出,其基本条件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得到恢复,主要体现为部分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频率不断下降并逐步停用;第二阶段为主动退出,其基本条件是房地产及消费信贷市场企稳回升,主要表现为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大幅收缩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常规工具的非常规性职能逐步削弱;第三阶段为全面退出,其基本条件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明显体现,实体经济及就业状况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为防止通货膨胀风险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公开市场的利率操作目标基本能够实现。(www.xing528.com)

Michael Bordo(2009)[9]分析了大萧条时期美联储应对危机的策略,指出美联储在经济复苏的基础尚未牢固时,为避免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贸然采取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货币紧缩手段,导致民众的预期由通货膨胀转为通货紧缩。他认为,美联储过早的退出策略使企业将积累的存货大量抛售而加剧了经济衰退。戴金平等(2012)[10]指出,央行可将失业率居民收入支出等一些宏观经济指标作为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参考指标。一旦多数指标表明信贷市场条件已得到逐步改善,经济已迈入稳步复苏阶段,央行就可以考虑退出量化宽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