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危机后全球货币政策比较:理性预期的含义

金融危机后全球货币政策比较:理性预期的含义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理性预期学派,在经济学领域探讨了预期形成的机制问题,指出不应过分依据过去的经验来对未来做出判断。理性预期学派从西方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基本假定出发,认为公众的预期会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这种体现了预期和现实行为结果一致性的预期,即理性预期。这种深刻的洞察是理性预期革命理论的贡献之一,对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这一批判也被称为卢卡斯批判。

金融危机后全球货币政策比较:理性预期的含义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中,学者对预期行为的关注由来已久。凯恩斯认为,由于受“动物精神”的驱动,公众对未来的预期往往具有可变性,导致有效需求随之波动。因此,凯恩斯学派强调通过政府干预来克服公众的消极预期,但是对预期形成的探讨仍是局限在心理学领域内。经济学家卡根(Cagen)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了适应性预期理论,较好地反映了经济现实。卡根指出,人们会运用某经济变量的过去记录预测未来,并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预期,以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形势。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理性预期学派,在经济学领域探讨了预期形成的机制问题,指出不应过分依据过去的经验来对未来做出判断。理性预期学派从西方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基本假定出发,认为公众的预期会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因此,理性的经济人会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信息,对经济变量做出长期以来最为准确的预期。这种体现了预期和现实行为结果一致性的预期,即理性预期。穆斯在1961年发表的《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14]一文中,对理性预期作了精辟的解释:理性预期是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的,这种预期之所以称为“理性的”,是因为它是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对这种知识加以最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一种预期。(www.xing528.com)

卢卡斯进一步指出,由于人们会根据所得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基本参数也会随之变化。因此,通过凯恩斯经济学框架导出的宏观模型仅依靠过去经济变量的关系集合,不能够用于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卢卡斯认为,如果央行实施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人们形成预期的方式也会改变,使得利用现有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做出的模拟对新政策的影响做出错误的指导,这也意味着新古典综合经济体系的失败。这种深刻的洞察是理性预期革命理论的贡献之一,对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这一批判也被称为卢卡斯批判(Lucas critiqu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