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产品虽然以影视、报刊、书本等物质形式进入市场,然而受众购买传媒产品主要出于精神需要,故而传媒产品在最主要意义上是精神产品。既然是精神产品,自然受到一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肩负起弘扬正义、刹住歪风邪气等舆论导向。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传媒被资本主义势力围剿,并被征服驯服,沦为推行和平演变的工具。媒介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德国传媒大亨默多克掌握着遍布世界各地的报社和电视台,其舆论影响力绝对无法与默多克新闻集团相抗衡。意识形态属性,对传媒业从业者提出特殊要求。首先,传媒业人士必须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接受过传媒业专业的学术训练,将那些非传媒人员,没有良好教育的人员排除在业外,很难想象低学历者如何胜任传播精神的重任。美国新闻界掀起“公共服务”运动,视为“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其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4]传媒业还需要从业者具有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禁止“有偿新闻”,具有人本主义精神,维护社会正义。
传媒业内在要求与受众对媒介的期望,使传媒从业人员学历层次愈来愈高。新浪网2003年网上问卷调查显示,传媒业内人员最高学历为大学本科的占53.55%,硕士占11.03%,博士占0.71%。传媒职业需要从业者有广博的知识结构,传媒高层人士必须具有新闻传播学、入力资源管理学与法学相关知识,这种复合型人才是这门职业的内在要求。这样一来,传媒人力资源学作为跨学科的复合型交叉学科,在培养传媒行业后备军的理论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我国高等学府绝大部分开设了传媒专业,多半冠以“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名称,然而很少有高校开设“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学”这门课程。这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遗憾。设立“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学”课程,既可以使传媒专业学生了解掌握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又可以指导与规范自身行为,少走弯路,为真正成为优秀的传媒工作者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我国有39所“985工程”高校、73所“211工程”高校,其中绝大多数开设了传媒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汇集了国内外一批传媒理论人才和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这两个专业的高校师生完全可以优势互补——传媒专业开设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涉足传媒领域。如此,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学必将蔚为大观。[5]当然,这样而为,仅是因为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复合人才的缺乏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从长远发展来看,培养跨越多门类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www.xing528.com)
为了探讨新形势下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规律,我国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很有必要建设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学这门复合学科,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媒体入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与探索,提供理论支撑。高等院校是培养造就宏大的新闻传媒专业人才队伍的主阵地,在我国传媒业繁荣发展中具有独特地位。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学的建立与完善,将从根本上改变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学的“无学”状况,对广大的传媒工作者和传媒高校生提供针对性、实效性的理论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