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学的建立已有近三十年时间,但是传媒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建立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学的必要性已越来越凸显。我国传媒从业人员数量及后备军规模宏大。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广播电台电视台共有从业人员28.72万人,其中编辑记者12.3万人,播音员主持人2.5万人。广播电视仅是传媒业的组成部分,如果加上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等,我国的传媒业从业人数当有数百万之众,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传媒专业的人数规模也十分惊人。据统计,2009年我国有本科类高校604所,高校在校人数达到1885万人。对传媒业在校生人数没有单独统计,以5%~10%的保守估计,我国高校传媒业在校人数当为百万之众。[1]在中国传媒日益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今天,我们这个转型的时代热切企盼建立完善而成熟的媒介入力资源管理学。
在新时期下,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学”?颇具探讨的必要。彼得·德鲁克旗帜鲜明地指出,“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与习俗的支配”[2]。传承中华文化是中国传媒人与传媒组织的根本价值所在。传媒人的使命是什么?传媒组织的存在价值何在?这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传媒人的根本使命与传媒组织的价值就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塑造民族核心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学就是研究以优秀的人才和组织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学科。在这方面,凤凰卫视的成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凤凰卫视目前已成为全球颇有影响的媒体品牌。短短三十年的时间里,凤凰卫视以当初“县级台”的规模和十分有限的资源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突出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播。可以说凤凰卫视以其特有的文化传承节目吸引了海内外观众,震撼了观众的心灵,赢得了国际社会和传媒业界的普遍尊重。[3]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曾因四大发明领先世界,世界各国纷纷建立孔子学院旨在学习儒家文化。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研讨,认为孔子学说是解决21世纪各种社会问题的一种优秀的学问。如何让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媒业人力资源管理学需要求索的时代课题。
传媒包括报纸、杂志、广播、影视、网络5大门类,他们有着相似的特性,具有市场化、产业化内在要求,需要生产、经营、消费等不同环节,都以特殊形式向社会大众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信息服务。传媒业不同于社会上的一般企业,要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要么是高科技型行业,要么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传媒业需要大批接受新闻传媒、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高等教育的人士加盟,属于典型的智慧密集型行业。如何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在传媒行业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人力资源是传媒业第一要素,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的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入中国的。“传媒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媒介为了完成信息生产和传播工作中涉及人或人事方面的任务所应具备的各种理念和技术。媒体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收视收听率、发行量、点击率上。其实,同样的媒体,不同的人去管理会显现不同的效果。我国传媒在“事业型单位、企业化运行”体制下,要履行舆论引导、文化建设等重大职责。但作为“朝阳企业”,它还必须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价值,获取经济利益。传媒人力资源管理是传媒组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媒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根本保障。这是时代赋予中国传媒业的神圣使命。(www.xing528.com)
“人是第一生产力。”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归根结底有赖于人力资源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发挥。我国加入WTO后,中国传媒业已置身于世界经济、世界文化这个大格局之中,竞争对手增多,竞争更加激烈。我国民营资本已经进军传媒业。北方赵本山出资建立的影视生产基地,南方浙江民营企业家在横店建立了影视制作中心,都显示了强劲的势头。充分认识国际国内状况,牢牢抓住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核心竞争力,才能知己知彼,在激烈的国内外博弈中壮大自己。
传媒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作资源,而且视为最有创造力、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可以带来丰厚回报的特殊资源。这就要求在“人是核心”的理念指导下,关注“人的问题”,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当下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取代土地、资本而成为主要生产要素,人成为超出物质之上的第一资源。传媒产业通过精英们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将知识、人才转化为最具活力的社会生产力。探讨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学具有强烈的时代要求与鲜明的时代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