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美学理念在新闻传播中的视觉应用

传统美学理念在新闻传播中的视觉应用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与美学理念中,“意境”成为其文化构形的重要手段与载体方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与生活体验中,中国电影延续了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基本特质,尤其将“以象明意”的美学理念发展得淋漓尽致。从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开始,中国电影重视意境、强调电影诗意化表达的古典美学传统就有完整的体现。这种注重人文关怀、强化形式美感的电影无不体现出中国电影的民族性特质。

传统美学理念在新闻传播中的视觉应用

意象电影作为一种以视觉性为主要话语方式的艺术形式,视觉形象构成了其根本的本体特征,而视觉形象的呈现与结构方式,则体现出不同文本间甚至于不同文化间表意机制的内在差异性。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与美学理念中,“意境”成为其文化构形的重要手段与载体方式。而所谓“意境”,并不是要找寻形象与现实间的对应关系,而是在有意和无意间借助形象生成某种情调和趣味,生成某种延伸至文本之外的意义与联想。这种独特的东方审美习性,与本是舶来品的电影技术相结合,使得中国电影中总带有中国人对生命本体以及自然世界的一种独特认知,并借助于简单的物象,抒发独特的人文情怀。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与生活体验中,中国电影延续了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基本特质,尤其将“以象明意”的美学理念发展得淋漓尽致。其实,中国造字法中的形声、会意本身就带有电影化的基本特质,中国人的审美取向中对意境美的追求,使得中国电影颇具民族特色。

从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开始,中国电影重视意境、强调电影诗意化表达的古典美学传统就有完整的体现。例如在电影《神女》中,舒缓的叙事节奏和极具意味的影调方式,将神女生活中隐忍和压抑的一面呈现出来。影片中的一些重点道具表现出主人翁的生活境遇:旗袍是她不堪身份的象征,玩具所代表的孩子是她的心灵慰藉,男性的帽子是她悲剧生命的根源,这种“以象明意”的借喻手法,展现出神女生命的悲剧。在《马路天使》中,独特的光影构图和声画结构展现出鲜活的市民生活。在《小城之春》中,导演费穆以独特的长镜头和慢动作等诗性的镜语形式,进行了一种既含蓄又意味悠长的情感述说。这些电影对古典美学的探索和呈现,促使古典电影传统初步确立下来。(www.xing528.com)

当然,这种对于诗意化的意境之美的诉求,在当代电影中也有不俗的表现。电影《卧虎藏龙》中,李慕白与玉娇龙在竹林打斗的一场戏堪称经典。青山绿水间的一片竹林,两位高手长衣飘飘,悬浮于竹子的顶端。这些镜头并不符合物理规律,它们寻求的是一种飘逸空灵的美感和浓墨淡彩的山水之境。而影片的最后,玉娇龙在山水天地之间获得寂灭之乐和真正的解脱,也展现出由自然获得能量的独特体悟。随后,《英雄》以中国五行色的大面积呈现来进行段落的区分和意义的指涉,《十面埋伏》中盲女以长袖击鼓,《夜宴》中展现竹林歌舞伎面具舞蹈……这些影片的经典镜头,都以一种飘逸唯美的意象化形式表达作为情感抒发的介质。这种注重人文关怀、强化形式美感的电影无不体现出中国电影的民族性特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