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

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近现代时期,从“臣民”到“人民”有一个演变的过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各类文件、文章及日常称谓开始普遍使用“人民”概念,与此同时,民国政府仍普遍使用“国民”概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概念和称谓迅速淡出民众的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从此“人民”概念和称谓盛行至今。

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

近代以来,随着君主专制制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对广大民众的称谓也逐渐摒弃“臣民”身份符号而改称“人民”。《辞海》定义:“在政治层面上,人民,同‘敌人’相对。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3]“人民”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学概念,在近现代人民主权理念中,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一个集体名词。

在中国近现代时期,从“臣民”到“人民”有一个演变的过程。维新变法时期及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开始尝试用“新民”、“国民”概念替换“臣民”,但因政治体制变革只停留在表面文章,概念变更不了了之,社会上仍普遍使用“臣民”称谓。1912年年初,君主专制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为了表达对新生共和国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在社会、政治等层面开始普遍使用“国民”概念。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各类文件、文章及日常称谓开始普遍使用“人民”概念,与此同时,民国政府仍普遍使用“国民”概念。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概念和“人民”概念并用,在社会层面上较多地使用“国民”,在政治层面上更多地使用“人民”概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概念和称谓迅速淡出民众的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从此“人民”概念和称谓盛行至今。(www.xing528.com)

人民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其政治意义主要有:(1)体现近现代“人民当家做主”先进政治理念,摒弃“朕即国家”政治理念和君主专制政体;(2)是阐释近现代政权、政党等政治主体合法性、先进性的政治理论依据;(3)人民与敌人相对立,是特定政治运动时期划分阶级和进行阶级斗争的理论逻辑起点。在中国近现代,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和相关政策的变更,人民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长期处于动态调整中,解释空间较大。因此,人民概念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基本特征有:(1)是评判认定民众政治身份的主要标准;(2)内涵比较含糊;(3)外延比较模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