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卧如寺碑座:发现稀世文物,揭秘古镇曾家湾的历史

卧如寺碑座:发现稀世文物,揭秘古镇曾家湾的历史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幸的是,笔者于2019年8月在寻迹时拍摄到一块石碑碑座。地方史料还记载,卧如寺每年旧历十月十五举行庙会,届时请戏班唱戏,十里八乡的人们云集于此,热闹非凡。卧如寺与双龙桥,构成古镇曾家湾名扬冀东地区的两大景观。

卧如寺碑座:发现稀世文物,揭秘古镇曾家湾的历史

“卧如寺位于曾家湾村北双龙河东岸沙岗上。始建于辽清宁九年(1063年),清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辛亥革命后改为小学,1942年被日伪拆毁修建炮楼。现仅有瓦砾可寻。”唐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所编《唐海县志》[1] 如是说。所幸的是,笔者于2019年8月在寻迹时拍摄到一块石碑碑座。这块倾倒在农田边缘的碑座整体长90.5厘米,宽51厘米,高43厘米;碑窝长64厘米,宽19厘米,深2厘米;榫窝口长27厘米,宽13厘米,榫窝底长22厘米,宽13厘米。

相传公元前6至前5世纪在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自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一说为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四五百年间,佛教寺院广为建造,佛经翻译与研究日渐发达,至隋唐达到鼎盛。到辽代,由于朝廷的重视、支持和民间崇信,佛教事业迅速发展。道宗清宁九年(1063年),已有百年历史的沿海小镇曾家湾也大兴土木,建构卧如寺(当地人亦称卧牛寺),于道宗太康七年(1081年)全部完工。在历时19年的筹资选材和兴建过程中,已集结僧众,广播法雨,至落成则更加兴旺,佛事不绝。该寺院至清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一次,中间经历700余年的岁月沧桑,俨然而立,可见其营造之精工巧构。

金龙先生曾经考证著文《辽代佛教盛行时期的产物——卧如寺》这样记述:“该寺院建筑于曾家湾村北1公里处,背靠沙岗,西临双龙河,环境幽静。全寺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为寺的正身。从山门进入院内,正面为大雄宝殿。大殿两旁有配殿,据传一为土地寺,一为关帝庙,可能为后代所修。殿前有两块记事的龟龙驮石碑,东西分树于路旁。院内东南角有一座钟楼,东墙有门与东院相通。正殿为瓦木结构古典式建筑,顶上铁瓦阴阳扣,脊上有螭吻;殿顶为木结构悬梁,十分高敞。大殿正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彩绘木像,前站四大金刚,两旁为十八罗汉塑像,壁上佛龛内是五百罗汉(铜像)……后院有三间瓦房,为藏经、存佛器等的房屋。东院有大门、二门通至后院,有五间屋舍排列,为和尚住宿与待客之所。东西两院各有数间厢房。两院均有砖墙围护……”“民国时办完全小学,这里的后院成了学堂校舍,至此时仍有三个和尚维持此寺。据说1938年冀东抗日大暴动,本寺也有和尚参加了。”

地方史料还记载,卧如寺每年旧历十月十五举行庙会,届时请戏班唱戏,十里八乡的人们云集于此,热闹非凡。卧如寺与双龙桥,构成古镇曾家湾名扬冀东地区的两大景观。(www.xing528.com)

【注释】

[1]唐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唐海县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