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瓷口哨:从杏核到瓷质,宋代制作工艺达鼎盛

制瓷口哨:从杏核到瓷质,宋代制作工艺达鼎盛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期使用杏核或者桃核在上面开一个小圆孔,将里面的仁挖掉,然后放在嘴边吹,声音尖利悠长,后来随着制瓷业的发展,唐宋以后人们便依桃核杏核的形状制成瓷质的口哨。尤其是宋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各类器物的制作工艺和考究程度达到鼎盛,瓷哨更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制瓷口哨:从杏核到瓷质,宋代制作工艺达鼎盛

声音是人类接触到的第一个事物,无论是先天在母体,还是出生后,声音都是我们最早接触的。20世纪中后期出生的一代人,物质生活虽然贫寒,但乡土气息浓郁的各类玩具还算丰富多彩,那时候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流行歌曲可听,少有电影可看,但快乐的童年离不开声音的陪伴,离不开那些可以发出声音的玩具,泥哨、瓷哨就是青少年最喜爱的玩具之一,吹哨子自然就成了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们难得的音乐享受。

据考证,最早的由人类自制的能够发声的乐器就是埙,埙用陶土烧制,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要把埙吹出动听的声音,需要相对专业的人才可以完成,为了满足普通人喜爱音乐的需要,聪明的先民在埙的启发下发明了一孔的哨子。初期使用杏核或者桃核在上面开一个小圆孔,将里面的仁挖掉,然后放在嘴边吹,声音尖利悠长,后来随着制瓷业的发展,唐宋以后人们便依桃核杏核的形状制成瓷质的口哨。尤其是宋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各类器物的制作工艺和考究程度达到鼎盛,瓷哨更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制瓷业发达的地方,或者说只要是有窑口的地方都大量烧造,先是手工的,慢慢有了陶模以后就开始使用模具制造,有十二生肖、人物、鱼、狮、猫、蟾蜍等造型,戴一个哨子,不仅是一个玩具,也是一个避邪驱害之物。

制作泥哨,先用黄胶泥捏成鸡、狗、猴、蛙等形状,只求神似,不求形似,憨态可掬,保持着泥塑的质朴本色。然后在尾部一端留有吹气孔,头部一端留有出气孔,两孔之间在动物腔体通连,晒干后用炉火烧制;再经过打磨和涂色,一只五彩斑斓的泥哨就制成了。集镇庙会,耍货摊上多有泥哨售卖,一两毛钱一个,大人们总会买上一两个带回家给孩子们当礼物。(www.xing528.com)

泥哨的声音很清,很响亮,能够穿透村庄,穿透田野。虽然它只能发出“吱吱”的声音,但当时孩子们并不感觉单调,还经常跟小伙伴比赛看谁的泥哨最响亮、哨声最长,悠长的泥哨声陪伴着孩子们上学放学、割草拾柴,陪伴着充满童真童趣的难忘时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