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画是在玻璃上用油彩、水粉、国画颜料等绘制的图画,利用玻璃的透明性,在着彩的另一面观赏。主要用于室内橱柜装饰,或用镜框镶嵌,色彩鲜明强烈,装饰趣味浓郁。题材多取自风景、花鸟和吉祥如意图案等。
玻璃画历史可上溯到古埃及的着色玻璃。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捷克等国家,基本为宗教性民间画,常作为小型的圣画像成为每个家庭供奉的礼拜对象。中国清代乾隆年间,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将此画传入中国。在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我国部分地区颇为流行。资料显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方地区水运发达的天津市,曾经是玻璃画创作的基地。婚寿喜庆,商店开张志禧,人们常以玻璃画作为贺礼,并成为有钱人家生活中的装饰品。到了六七十年代,常见的四块玻璃组成的靠山镜,如同门上的对联一样,并且绘有色彩鲜艳的代表吉祥的图案,既是居家的实用品,也起着装饰作用。
反面作画是玻璃画的特点之一,作画程序与纸上作画相反,画师须从反面进行描绘,观众才能在正面看到画面。这就需要画师有扎实的绘画功底,能反着画、反着写、反着操作,这本身也是对人们惯常思维的挑战,其运笔方向和色彩重叠的顺序、层次正好与普通绘画相反,这些程序很考验手艺人的功夫。因此,一件成功的玻璃画作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面教育”,才能拥有一定的技法和水准。
七八十年代,家具玻璃画在城乡的高低橱、大衣柜、书橱等家具上风行一时。一些民间艺人凭借其精湛手艺,开店售画,接受预定,或走街串巷,靠手艺吃饭,玻璃画曾供不应求。其技法主要有勾填法、渐次法、水墨法、重叠法等,色彩越丰富,技巧难度越大。(www.xing528.com)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玻璃画始终未赢得自己的独立地位,达官贵人很快就抛弃了这种爱好,真正的艺术家似乎也不热衷于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所以,玻璃画至今虽还未绝迹,但也仅见于城镇农村普通人家里常见家什器物上。
玻璃画难觅踪影,但那份乡土艺术情结,却依然留存在许多人心中。笔者在乡间寻找拍摄题材时,在滨海镇老王庄一户农家偶然遇到久违的玻璃画,便如见故人,反复从各个角度进行拍摄,唯恐失误,因为我在学生时代就是一名痴迷绘画的美术爱好者,尽管当时还不知道齐白石、张大千等艺术大师,对民间艺术曾经顶礼膜拜。那天,虽然一时找不到当年画玻璃画的民间艺人,但我一边小心拍摄,一边在心里默默地向他们致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