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对中国的宣传画都不陌生。它作为一种宣传形式,所具有的强烈而浓郁的时代特色、鲜明的主题、突出的形象及带有鼓动性的文字标题,曾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宣传画又称招贴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特殊画种,带有政治文化属性,具有一定感召力。按其用途又可分为政治宣传画、文化宣传画和电影、体育、卫生、科普等宣传画。一般张贴或绘制在引人注目、行人集中的公共场所,通过直接面向群众,鼓动和影响人心而及时地发挥社会作用。想当年,它作为一种流行的大众视觉艺术,远远超出当今任何商业广告的宣传效能,成为新中国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绘画形式。
宣传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美术的起源。从早期的岩画、汉画像石,都可以看到宣传画的影子。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幅墙头画,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配合宣传工作印刷的大量木版年画,都属于宣传画。60年代中后期,宣传画的创作发行登峰造极,并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回顾那一时期的宣传画,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政治第一,主题先行,完全按照政治需要选取和提炼创作素材、构思情节,甚至由上级组织安排,并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因为是向工农大众看的,要确定大众熟悉和喜欢的题材,并要在典型环境中发现典型瞬间。画意明了,画题点睛,题目虽然都是口号式的,但也都与画面配合相得益彰。“文革”宣传画的最大特点,还在于画面的“三突出”(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形象上的“高、大、全”和色彩的“红、光、亮”,几乎成了红色一统天下的“红海洋”。半个世纪之后,宣传画成为收藏界和拍卖市场上的新宠,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题材成就了宣传画特殊的价值。(www.xing528.com)
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一座百年城市瞬间夷为平地,成为当年举世瞩目的大事件。为了配合抗震救灾宣传活动,鼓舞灾区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美术工作者及时创作了一批宣传画,并广泛印刷发行,免费张贴于抢险救灾的指挥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极大地振奋了士气,也渲染了气氛。图片拍摄的就是震后宣传画《团结抗震,人定胜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