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写的一首名诗《听弹琴》。
平生最早认识的琴是凤凰琴。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十农场郑庄子的一位舅舅名叫郑录凯,拥有一个新的长木琴,小小的我对此充满向往和好奇,曾趁着没人的时候偷偷地拨弄,虽然只有音没有调,但却永远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直到1994年,由何群执导,李宝田、剧雪主演的电影《凤凰琴》上映,这才知道,在偏远的山区、在异常艰苦的小学校也有一台同样的琴,从儿时起时常闪映的新奇乐器和飘荡的悠扬琴声,原来拥有那么一个美好的名字——凤凰琴。
凤凰琴,实为日本人发明的乐器,相传1912年(大正元年),由日本名古屋的森田吾郎创制,也称“大正琴”。由于构造简单、容易弹奏且音乐清脆而深受日本民众喜爱。自民国初期传入我国,到20世纪70年代时,我国制作凤凰琴已有50多年的历史,到80年代才陆续停止生产。这种琴由琴身、切音板、琴键、弦轴和琴弦等部分构成。琴身是一个呈扁长方形的共鸣箱,大约60厘米,宽12厘米,高7厘米,左为琴头,右为琴尾。琴的附件有用于拧转弦轴的琴匙和用以拨弦的拨片,由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根手指轻松捏住即可,弹奏时右手拨弦,左手按键。(www.xing528.com)
凤凰琴是大众乐器,学习弹拨相对容易,据说大致认得简谱并略有音乐感的人,一周上下便可弹成曲调。此外,就是价格便宜,不像手风琴、脚踏风琴那么贵,与二胡、笛子和口琴等乐器一样,一般家庭的人稍稍紧紧手都能买得起。城镇的新华书店或商店的文具柜台都曾有出售,据说花上三四块钱便可购得一台。
凤凰琴,虽然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但在文化荒芜的年代里实属稀罕之物,能弹琴的人也是凤毛麟角。行文之间,耳畔依然是充满东瀛风情的优美悦耳的琴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