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物件:评剧戏服的历史演绎

老物件:评剧戏服的历史演绎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评剧的起源是从冀东秧歌开始的,后来发展到秧歌戏,又从秧歌戏发展到彩唱莲花落。这些业余剧团多是从丰润、丰南、滦南等地聘请评剧老艺人为师,逐步积累经验,培养骨干,扩大阵容,并依靠自筹资金购买和添置道具、服装、乐器和剧本等,不断改善演出条件,活跃于乡里百姓中间。图片拍摄于唐山博物馆,时间为2019年9月,为著名评剧演员洪影演出穿过的服装。

老物件:评剧戏服的历史演绎

自古以来,在冀东民间的最为活跃的文艺形式,就是皮影、乐亭大鼓和大口落(方言,读lào)子,即评剧。评剧的起源是从冀东秧歌开始的,后来发展到秧歌戏,又从秧歌戏发展到彩唱莲花落

冀东秧歌广泛根植于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娱乐性,有体态多姿、千变万化的舞蹈形体动作,和不同类型人物的扮演化妆形式和舞蹈程式,是民间花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推移,地秧歌的演出形式逐步变化,出现且歌且舞、有对白对唱、有乐器伴奏、有一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成分的秧歌戏,又称蹦蹦戏,实际是唐宋元金时代兴起的民间杂剧的一种形式。宋代以后始有莲花落之名称,实为不化妆的曲艺说唱的一种,而秧歌戏是化妆彩扮的,俗称落子,后来就连地方史志都将二者混为一谈。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滦南县农民艺术家成兆才与他的老师冯连会为首,对莲花落进行改革,为创建新的剧种唐山大口落子闯出一条成功之路。借鉴大剧种的剧本结构,进行原来折子戏的改编和制作,大力进行唱腔、调式和板式的改革与创新,健全伴奏乐队,增添打击乐,并改进舞美、灯光等,遂改称平腔梆子戏,这便是评剧的前身。后经艺人们反复加工改进,改为平剧,在北平演出被人砸场,据说又经李大钊从中协调,才改成评剧,迄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地方大剧种,成兆才遂被尊为评剧鼻祖。

清末民初,今属八农场的新河头、南新庄、黄土庄、孙塘庄,一些农民开始学唱蹦蹦戏,春节或农闲季节在村庄街头演唱。据说孙塘庄的戏班还曾远赴东北等地演唱。抗日战争结束后,曹妃甸北部一些村庄相继组建业余评剧团,坚持自排自演,除演唱优秀的传统剧目外,更多的是排演以反对汉奸卖国贼、斗地主恶霸、解放全中国为主题和内容的剧目。这些业余剧团多是从丰润、丰南、滦南等地聘请评剧老艺人为师,逐步积累经验,培养骨干,扩大阵容,并依靠自筹资金购买和添置道具、服装、乐器和剧本等,不断改善演出条件,活跃于乡里百姓中间。《唐海县志》曾经记载:解放战争初期,“南新庄、新河头、韩庄子、尚庄子、孙塘庄、黄土庄6个自然村(现均属第八农场)办起6个业余评剧团,演员达200多名。”“李八廒、孙家坨、郑庄子、玉官庄4个自然村(现均属第十农场)办起4个业余评剧团,演员达172人。”这让人大出所料,连笔者出生地——一个小村庄玉官庄都兴办过业余评剧团体,可见当年是多么普及,又多么受百姓欢迎。(www.xing528.com)

图片拍摄于唐山博物馆,时间为2019年9月,为著名评剧演员洪影演出穿过的服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