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褡裢:古代背包装钱之物,如今已逐渐消失

褡裢:古代背包装钱之物,如今已逐渐消失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褡裢,古代又称褡膊、褡子等。后来各式各样的背包、提包逐步多起来,就再也见不到褡裢了。褡裢,在冀东沿海地区俗称钱叉子,是因为它的初始功能就是装钱用的。民间调查发现,褡裢虽然是实用之物,也可以体现一定的装饰性,一些心灵手巧的妇女在为丈夫制作褡裢时,融入了一些艺术成分,最突出的就是在口袋下方两端,装饰上下垂的线穗,形同流苏。

褡裢:古代背包装钱之物,如今已逐渐消失

现在的人们,每逢出门总要手上提着包或肩上挎上包。提包、挎包的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女士们对“包包”更是情有独钟,简直到了“包”治百病的程度。过去出门必带的褡裢,与当下的包包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褡裢,古代又称褡膊、褡子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长方形的口袋,中间开口,两端各成一个袋子,装钱物用,一般分大小两种,大的可以搭在肩上,小的可以挂在腰带上。”《汉语大词典》说可以“系在衣外作腰巾,亦可肩负或手提”。《中国古代名物大典》说明其来由:“行旅时用以盛钱财及杂物的布囊,亦有皮制者,长方,两端为袋,中间相连,搭于肩上,故名。起于宋、明之际,今乡村间犹存。”后来各式各样的背包、提包逐步多起来,就再也见不到褡裢了。

褡裢,在冀东沿海地区俗称钱叉子,是因为它的初始功能就是装钱用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以交易货币,都是用金银等贵重金属做成的。虽然到明清时代发明了票号,但那只适合于大宗生意。一般小商小贩,经营额度有限,还得靠现钱交易,厚实粗布的褡裢既安全又方便,住店时可以枕在头下,天冷时还可以盖在身上御寒。(www.xing528.com)

褡裢曾在民间长期使用,通常用很结实的自家纺织的粗布制成,长方形,中间开口,里面放着纸、笔、墨盒、信封信笺、印章印泥、地契文书、证件账簿等等,都是处理文牍的用具。过去的商人或账房先生外出时,总是将它搭在肩上,一头放在胸前,一头放在背后,空出两手行动方便。即使平时赶集上店、走亲访友,男人们也要背个褡裢,便于装钱装物。民间调查发现,褡裢虽然是实用之物,也可以体现一定的装饰性,一些心灵手巧的妇女在为丈夫制作褡裢时,融入了一些艺术成分,最突出的就是在口袋下方两端,装饰上下垂的线穗,形同流苏。为了与别人家的褡裢区别开来,还会请村里会写毛笔字的人,规规矩矩地写上自家堂号、名字,或写上吉语,或写上置办年份。

如今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偶尔还能看到肩背褡裢行走的男人,但其实用价值已经退到次要地位,装饰作用可能更多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