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挑子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农村专业理发师傅的工具,一头是理发工具箱子,另一头是简易炉子,为烧热水洗头之用。由此诞生了一条歇后语,叫“剃头挑子——一头热”。
以前,农村人理发统称“剃头”,一个大些的村庄或镇子,都有专门的理发店,小村小庄里理发师傅定期走街串巷服务。一个剃头匠一般就在三五里的范围内活动,挨着村庄隔三岔五去一次。那时候的发型也很统一,男孩子留茶壶盖子头,女孩子扎小辫子,成年男性多留光头,讲究的留三七开的分头,成年女性要么扎辫子,要么留青年头,即青春运动头。特别是茶壶盖子发型,四周剃光,留下头顶子一片头发,介于男孩与男人之间的年龄,又土又丑,半大小子们常常因为这样的发型而郁闷不已。
旧时的剃头行业,有在城镇开设专门店铺的,也有走村串庄上门服务的“剃头挑子”,常在人员聚集的路口向阳背风之处支起简易棚子。老主顾都是恋旧的,剃头匠的记忆也极好,对来客可以做到不问什么,就能记住原来的要求。每当一个陌生人来理发,剃头匠总是分外小心,力求留下好印象,蓄个长久的买主。
明代以前,汉族男女皆束发为髻,并无剃头这一行业,剃头匠的出现是随清朝政府迫使汉人剃头的政策应运而生的。剃头虽只是一种小手艺,却也称“顶上功夫”,不可小觑。由于头发都可以剃,那剃胡子也就不在话下了,于是又增加了刮胡子、修面,甚至掏耳、捏肩和捶背等内容。(www.xing528.com)
剃头刀是一种剃头必需的工具,即便有了推子之后,也用它刮脸和修理鬓角、发际。这刀子由铁质刀片和木质刀把组成,是可以折叠的,开合自如,使用时打开,不用时再合在一起。刀片由铁匠锻打而成,刀面宽,刀背较厚,刀刃很薄,锋利无比,旧时的乡村几乎家家备有剃刀。据说用剃刀剃头后特别舒服。于是想到,待晚年的时候一定要剃成光头,就是不知那时还有没有手艺好的剃头师傅了。
推子出现于近代,属于半机械操作,为不锈钢框架,通过右手的握紧松开,让上下两排刀齿左右交错,从而把头发剪断。刀齿,要经常加油保养,以保持锋利,一旦刀齿不快或缺油,会夹着头发拽得生疼。
笔者在儿童时代,父亲购置了理发推子,既是为了掌握一门手艺,又可为家人理发节省几个钱。不知是父亲初学乍练手艺欠佳,还是推子两齿松紧不适,或是缺油,记得最初每次头发都会挨夹,疼得人会突然一激灵,一躲会更疼,就像有人在用力采、使劲薅自己的头发一样,理一次发就等于经受一次煎熬。还清楚地记得,年幼的我出于好奇,曾经有一次偷偷翻出父亲精心的推子,模仿他的样子学习理“发”,但我是拿炕上的扫炕笤帚来练手艺的,恰好被进屋的父亲发现,迅速收去他的推子,不问青红皂白,再顺手抄起笤帚,那笤帚转瞬间就成为教训人的“武器”。我自幼还算是老实孩子,可是因为这次“探索”而深受其苦,应该是历史上少有的几次挨打的缘由,至今难以忘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