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爆米花机:历史沿革、制作原理

爆米花机:历史沿革、制作原理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炉火上架着黑乎乎像鱼雷一样的爆米花机,那是一个生铁铸造的封闭式的大肚皮铁锅,放在支架之上,下面炉火熊熊,师傅不紧不慢地一边拉着风箱一边摇动着,可以想象,米在里边也是不停地翻转。爆米花是一种膨化食品,起源于宋代。将爆米花机架到支架上,下方用炉火加热,同时通过摇手不停地转动,使机内原料均匀受热并软化。

老式爆米花机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那时候几乎没有什么零食可吃,爆米花算是最普及的小食品,会受到空前的欢迎和热爱。放学之后,一旦发现附近有崩爆米花的,心就马上稳不住了,或听到窗外晴天一声轰响,就知崩爆米花的人来了。大家手里有拿茶缸的,也有拿葫芦瓢的,有玉米的,也有大米的,都规规矩矩放在一旁排队等候。讲究的,还要提前跟师傅交代好,加工时要加上糖精,为的是增加点口味。

炉火上架着黑乎乎像鱼雷一样的爆米花机,那是一个生铁铸造的封闭式的大肚皮铁锅,放在支架之上,下面炉火熊熊,师傅不紧不慢地一边拉着风箱一边摇动着,可以想象,米在里边也是不停地翻转。几分钟以后,压力表上指针刚过一格,说明火候到了,师傅停下来,搬起机子对准特制的大口袋,然后手脚并用准备开启,每当此时,周围的小伙伴们纷纷捂上耳朵,躲开老远。只见他左脚踩住机头,右手一扳把手,“砰”的一声沉闷巨响,一团白烟升腾而起,热腾腾、香喷喷的爆米花便充盈了口袋,诱人的香气让口水不禁喷涌。这真是神奇的机器,两斤米,居然能喷发出一大袋子米花,不知多出了几十倍。自家的崩完了,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抓上一把填在嘴里,边吃边往家里跑去。

爆米花是一种膨化食品,起源于宋代。当时的诗人范成大在《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并注解释说:“炒糯谷以卜,俗名勃娄,北人号糯米花。”清代学者赵翼有一首《爆孛(读bèi)娄诗》:“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排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晓来妆饰诸儿子,数片梅花插鬓斜。”诗人笔下的爆米花不仅写得很美,而且洋溢着生活的情趣。 爆米花香糯可口、松脆易消化,可作为日常的零食。爆米花的发明更折射出中国饮食的丰富多彩,开创了一种食物的加工方式,说明中国古代的食品加工不仅仅是食品简单的加热做熟,还可以通过物理的高温高压作用原理,来改变食物的状态口感,可以说千百年前的爆米花是近现代各种五花八门膨化食品的祖先。

爆米花机由机头螺杆、大小弯头、机盖、加力杆(管)、开口销、摇手等组成,另外为了能够架于炉火之上,还需要前后两个支架。它实际上是一个压力容器,加工原料一般为玉米、大米、蚕豆、黄米等常见谷物,将其放入机舱内,盖好机盖,再用加力杆和加力管共同用力,旋转机头螺杆对机盖加压以利密封。将爆米花机架到支架上,下方用炉火加热,同时通过摇手不停地转动,使机内原料均匀受热并软化。由于受热使机内压强慢慢升高,达到所需压强时(不同原料需要的压强不同)停止加热,将机子扭向一侧,机口用麻袋罩住,将加力管套在小弯头上,用力扳动小弯头,使之与大弯头的搭扣松脱,这样在机内压力的作用下,机盖打开,只听一声巨响,机内的高温高压气体连同加工原料一起喷射出来,一团雾气随之腾空而起。喷射过程中,由于外界的压强迅速下降,使得谷物内部气体向外迅速扩张,由此谷物便被爆开花了,一碗米变成了一锅米花。(www.xing528.com)

老式的手摇爆米花机,看似又黑又蠢,专业人员使用起来却方便快捷,由它制作出来的爆米花才是最纯正的,既香且脆,百吃不厌,别的任何工具都做不出这种“儿时的味道”。

这种在中国城乡司空见惯的爆米花机,曾引起美国人的好奇,登上美国电视的著名科普节目《流言终结者》,用来实验探究制作爆米花的最快方法,着实让主持人和美国观众“见识”了一把。这段视频随即在网上引起围观,遭到大批网友吐槽并疯狂转发。不少年轻的网友表示,终于知道生玉米是如何变成爆米花的了,现在却很难看到这样的场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