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里使用石碾、石磨碾磨粮食,再使用专用的筛面工具——面罗进行过滤,面罗被称之为罗子或马尾罗,是农家最常用的器物,也极易损坏,由此诞生了一种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张马尾罗的。
张马尾罗的工匠每到一地,走到村中,便有声响。这招揽顾客的响器,是由一个木柄串联起几块铁板组成,摇起来“哗啦啦”作响,能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老远就能听到。
颤镰的外形跟竹制的呱嗒板类似,铁板长半尺,宽三寸,用牛皮绳穿在一起,靠用手摇颤使铁板相互撞击而发声。因手艺人有时摇完便顺手搭到肩上,故有搭镰之称。响器悦耳悠远,家庭主妇们闻听响声,便出门前来送活,故此,古来又称惊闺叶或报君知,也有称箎(读chí)镰、七页板的,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叫法。铁板数目五块、六块、七块不等,据说块数越多,活路越全。倘若敢于挂出七块板,而有的活计不会,可能就会有人找碴说事。因为张马尾罗的手艺人,不只是修理罗子,还要兼修簸箕、笸篓、笼屉、木锨等器物,属于插柳行,也有行活行规,使用七块板的师傅不但手艺全,还得懂行业规矩和行话。(www.xing528.com)
张马尾罗的行走乡间,靠的是脚力和手艺,推着独轮车或挑着担子,带着常用的工具和材料。他们从来不愁没有营生干,农村人家吃面大都是现磨,罗子几乎家家都有,而且利用率极高,也容易损坏,不是底破了,就是帮坏了,还有其他的木器皿需要修理。尤其是在麦收前后,只要颤镰一响,工匠师傅就会有忙不完的活计,因为需要修理的工具,都是日常生活中必用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享用的都是机械制米制面,推碾拉磨早已不多见了,用罗子、簸箕的就不多了。这些农家器具都已变成了“古董”,更不用说这一修理行业了。颤镰那“哗啦啦、哗啦啦”的富有节奏的声响,也早已成为了一种绝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