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年过50岁的人,无不在内心深处有过一段军装情结,一段崇拜英雄、迷恋军人的青葱梦想。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国进入到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人们认为经过严格政治审查的解放军战士穿的军装,是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服装,所以在青年人中特别盛行。谁都想搞到一套,没有全套,半身也行;没有新的,旧的也不错。
那是“七亿人民七亿兵”的军便服时代: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军装,扎上棕褐色皮腰带,胸前佩戴领袖像章,斜挎帆布军挎包,胳膊上再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绿色解放鞋,这便代表着当时服装美的潮流。除青年学生外,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也穿起军便服。物资的匮乏也不能使人们放弃对服装美的追求。“文革”初期,先是军人子弟翻找出父辈的军服,一身绿军装加褐色皮腰带的形象开始引领潮流。随后,全国的大学和中学陆续成立“红卫兵”组织,小学成立“红小兵”组织,工人、农民开始成立“赤卫队”,一时“全民皆兵”,并以一身军装为荣。找不到真正的军服,就去买仿制的军服,虽然没有帽徽和领章肩章,但用印着黄色“红卫兵”等字样的红袖章表明身份。
军便服是由军服演变而成的一种便服,立翻领,似中山装领型,前身有2只或4只带袋盖的挖袋。特点是袋盖表面不露纽洞,在里面装纽攀,外观端庄、大方,且富有生气。多用卡其类或粗毛呢制作。1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取消军衔制,相应的变化是军人着装不分官兵,一律头戴圆顶有前檐的解放帽,帽前一枚金属红五星,上身穿制服领、5个纽扣的上衣,领子两端缝缀犹如两面红旗的长方形红色领章,没有军衔标志,也不佩肩章或臂章。官兵在服装上的区别仅限于面料和口袋,正排级及以上的军官用毛绦料,前襟上下共4个口袋。副排级及以下是用的棉布料,只有2个上口袋。女军人无裙装,也不戴无檐帽,军装式样与男装非常接近。陆军为一身橄榄绿,空军为上绿下蓝,海军为一身灰。由此,三军的制服领上衣泛称军便服(当年无礼服可言),最典型的军绿色成为主导的服装颜色。后来警察的制服也全面仿制军服样式,只是帽前佩戴警徽,以区别于解放军的红五星军徽。(www.xing528.com)
今天,军队的服装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在中国的城乡大地,我们很少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人们这种装束了。在电影电视的画面里,还会时常出现身着绿军装表演的各类文娱节目。只有在面对这些镜头时,我们兴许才惊奇地发现,这种服装已经成为过去,距离现实生活已经很遥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