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有床就有枕。母子的柔情、夫妻的缠绵、情人的浪漫,甚至是甜蜜的梦乡,枕头都是最好的相伴与见证。中国传统的枕头,是以纺织品缝制成长柱状,两端多呈正方形,上面有各种刺绣图案。这是中国传统软质枕与陶瓷枕的一大区别,也是现代“洋枕”所不具备的一大特色。
从“枕”的造字上看,最初做枕头的材料可能就是木头,《说文解字》认为:“卧所以荐首者。从木。”《广韵·上寝》:“枕,枕头也。”《释名·释床帐》:“枕,检也,所以检项也。” 原始社会人类住山洞睡觉时,大概随便拣一块石头、一根木头、一束柴草或者一张兽皮,将头部垫高,就是枕头的雏形。《诗经·陈风·泽陂》中已有“寤寐无为,辗转伏枕”的句子,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时间。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引《漳州府志》“枕,古者用木作枕,今以细竹丝编成,漆之精妙可观,出龙岩者最佳,又有扶手,以皮覆盖,旅人用以收拾置舆中,夜置床上可作枕。”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曾出土一个竹枕,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代枕物。西汉时出现了漆枕和丝织枕头;到了唐宋时期,瓷枕最为盛行;明清以后出现藤枕、布枕、皮枕、玉枕等。
历史上枕头的形制丰富多彩,以瓷枕为例,就有长方、腰圆、云头、花瓣、婴孩、伏虎、蛟龙等多种形状,枕面上还描绘人物山水、鱼虫花草、飞禽走兽,或者题上诗词书法,中国发达的瓷器,使这些枕头中出现了大量精美的艺术品。而在布枕上,古代闺中女子常会绣上精美的图案,如凤凰、鸳鸯、牡丹、蝙蝠等,构思巧妙,花样繁多,展示着女子们的灵心巧手。布枕的枕芯填充物因地制宜,如荞麦皮、小米、乌拉草、蒲棒、棉花、绿豆等。古人还有“枕帏”一说,又叫“枕囊”,是采集香花缝入囊内制成的枕头,如陆游即说 “今秋偶复采菊制枕囊”,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则提到“明目枕”,里面填塞的性寒药物,起到清火明目的作用。古人喜欢枕头,西汉的瓷枕上曾刻有:“峰前明月照藤床,窗内清风生石枕”。唐人张祜写诗对黄杨木枕颂咏:“八寸黄杨惠不轻,虎头光照簟(读diàn)文清。空心想此缘成梦,拔剑灯前一夜行”。辛弃疾也有枕头诗为证:“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山晚来收”。史籍中常出现“枕中书”一词,“以丹书帛,置于枕中,以为邦国”(《越绝书·外传枕中》)。
枕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用品,谁家也离不开。20世纪的农村,大多是粗布做的外形呈柱形的枕头。长形枕头的两档称枕顶,也叫枕档,多为方形和长方形,常以刺绣来装饰,以春夏秋冬、福禄寿喜、多子多福等为主题,大都带有吉祥的寓意,造型质朴,色彩艳丽。女人们把满怀的柔情蜜意一针针、一线线地绣在枕顶之上,已知的各种刺绣针法都在枕顶图案中有所使用,是女红技艺的精彩展现。(www.xing528.com)
在文学作品中,对长条枕头最形象的描绘是《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贾环虽胸无点墨,却也和别人一样做起谜语:“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二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有角只八个”的谜底就是绣花枕头。这样的谜语,也只有贾环这个人物做得出来,倒也抓住了长条枕头的特点。
笔者从幼时就生长在乡间土屋,曾长期与粗布枕头为伴,深感高枕无忧。长大之后曾枕过各种枕头,则常为落枕之疾所折磨。前年,所幸购得仿旧时长枕一对,头枕其上,十分舒适,完全是小时候的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