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何时开始穿上衣服?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可知,距今两万年前的中国山顶洞人,就已经发明了骨针,而且针眼、针尖均很光滑,分明是经常使用所致,说明彼时的人们已经懂得缝制衣物,并且手艺颇为精熟。服装的发明与穿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显著标志,而生产服装的工具,诸如纺车、织机等,也就因此而具有了别样的重大意义。
最早的织布机是席地而坐的踞织机,也叫腰机。使用方法是用足踩织机经线木棍,右手持打纬木刀在打紧纬线,左手在作投纬引线的姿态。这种织机虽然很简单,但是已经有了上下开启织口、左右引纬、前后打紧等3个方向的运动,它是现代织布机的始祖。人们在织布的生产实践中,又逐步革新成功创造出脚踏提综的斜织机,其图像在汉代画像石上多次出现。这种织机已经有了一个机架,经面和水平的机座成五六十度的倾角,且采用了脚踏提综的开口装置。织布的人可以坐着操作,手脚并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机。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家用织布机,追根溯源,应该出自元代杰出的棉纺织家黄道婆的机型,并将纺织技术传播开来,改良织机等纺织工具,从而奠定中国传统纺织业的基础。黄道婆本人亦由此成为被后人经常提及并深深缅怀的第一位织布女人。
用织机织布堪称一项绝妙的工艺。历经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农村生活的人,对织布一般都不陌生,更不会忘记那些拙朴的老式机子,经纬分明的棉线,随着织女两手一推一拉、两脚一抬一踩,不多时就会变成平展展的布。幼时,往往伴着睡梦中也依稀可闻的“咣咣”的声音,次日早晨醒来,就已经在阳光下变成大幅白布或是花格布、花绺布。纺线织布多从秋末开始到春节之前,妇女们每天从早忙到晚,直至深夜,没有电灯,只有煤油灯;没法取暖,只好忍耐,从中映射出女人操持家务的艰辛。(www.xing528.com)
这些用本地棉和旧式机织成的布匹,俗称粗布,也叫土布。那时“洋布”稀少,很多人家都用自己纺织的老土布做衣服和被褥。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形态,使纺织一度成为衡量持家女人生活能力的主要标准。到后来,城乡百姓可以凭布票买布了,但在农村,依然有很多人青睐自己织布,尤其是老年妇女,她们认为家织布更结实,也更节俭,织了布,再自己染色,做成自己偏爱的传统的衣裳。
乾隆皇帝诗云:“横纬纵经织帛同,夜深轧轧那停工。一般机杼无花样,大辂椎轮自古风。”而今,自然很难再见到织布机的身影,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喜欢旅游的人会经常光顾少数民族地区,在一些旅游风景区,常见当地会织布的老婆婆端坐于闹市的一角,在往来穿梭的人流中安静地织布。只是她早已不是为了给自己做衣服,而是预备着卖给过往的游客,以及供人观瞻与拍照。老婆婆收拾得干干净净,动作精致到无可挑剔,已经完全是一种人为的表演性质和纯粹的商业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