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胸之衣”(《辞海》)——肚兜,又称抹胸,俗称兜肚、裹肚、兜兜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贴身服饰,大多以方尺之布制作成菱形,上端裁成平形,用布带系在脖颈上,腰部两边有两条带子系于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住肚脐,达到小腹。《清稗类钞》记载:“抹胸,胸间小衣也,一名袜腹,又名袜肚;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之内侵者,俗谓之兜肚。”旧时不分男女老幼都可穿用。
许多学者推测,肚兜可能是人类最古老的服饰,其原始形状似蛙的肢体的自然展开,以最简单的结构,承担起暖胸、护胃、遮羞等诸多功用,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从生到死的贴身护身穿戴。关于肚兜的来源,据说可以追溯到天地混沌初开之时。女娲和伏羲兄妹二人在漫天洪水以后通婚,生儿育女,并创造人类最初的服饰——肚兜,目的是用来遮掩人体之羞。妇女的肚兜是秘不示人的,但是她们所缚肚兜却特别讲究,大多用紫、红或粉红色等鲜艳的底布,并绣上各种精美的图案。
肚兜图案非常丰富,街坊邻居的姐妹们大都是手工刺绣的高手,常常以自己所绣的肚兜图案互相比巧赛美,尤其是孩子们的肚兜,简直就是一道可以供人们随意观赏的风景。在炎热的夏天里,那些全身赤裸的孩童,在肚子上缚一个绣花的小肚兜,既可以避免腹部受凉,又显得天真烂漫。图案多为连生贵子、麒麟送子、鲤鱼跳龙门等样图案,尤以避五毒主题纹样最为多见,五毒是指蛇、蝎子、蜘蛛、壁虎和癞蛤蟆,儿童佩戴绣有五毒图案的肚兜,能避瘟气、驱毒虫、祛灾防病、趋吉避凶。过去的人们认为这几种动物都是带毒的,小孩子更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侵害,而农历五月又是这些动物活跃的时节,所以在端午节来临之前,小孩子们特别是不满一周岁的小孩子,人人都能得到奶奶或姥姥制作的五毒肚兜。肚兜所用的布一般为大红色,五毒图案一般用白色、黑色或绿色来绣,与其他彩线相互搭配,非常精美。(www.xing528.com)
秋冬之时的肚兜,一般是做成双层或夹有棉絮,以利保暖。有些老年人还在肚兜里装入一些保健药物,以治腹疾。清人曹庭栋《养生随笔》曾经谈到肚兜的制作方法和对养生的妙处:“办兜肚,将蕲(读qí)艾捶软铺匀,蒙以丝绵,细针密行,勿令散乱成块,夜卧必需,居常亦不可轻脱。又有以姜桂及麝诸药装入,可治腹作冷痛。”
小小的肚兜,虽是传统的贴身小衣,其用场和益处可能早已超出先民的初衷。它穿戴在女人的身上是一抹风情,穿戴在孩子们的身上是一种祈盼,穿在老年人身上,则是祝福健康、长寿、幸福的美好心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