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为酒嘟噜子的器物,是盛酒或水的器具,多为陶瓷的,其形状为喇叭口,小细脖,大肚子,宽底足,可以在脖子处拴绳子用手提着,更适合平放。
酒嘟噜子在沿海地区普遍使用。不同于酒坛子,酒坛子一般是酒厂装酒、卖酒所用,它属买酒、盛酒和存酒的器皿。此物里外都有釉,不会渗酒,口小易于密封和保存,不散发酒气;圆腹大肚容量大;宽大的底足无论放置哪里都十分稳当。人们自古这么称呼它,至于学名叫啥也无人查考。笔者借助“百度”查找出古代另一种盛放液体的陶瓷器具——嘟噜瓶。嘟噜瓶是宋元时期流行于北方地区的一种瓶,其功能主要是为了贮酒或水,因其口小腹大而圆,可以多贮,又因倒酒或水时会发出嘟噜嘟噜的声响而得名,这种习惯性叫法一直延续至今。我们平常所见的本地酒嘟噜子在功能上与之完全一致,尤其矮腹大肚的容量,更适宜贮存液体,而且名称相近,造型也相似。稍微有些区别的地方在于嘟噜子的底部更宽更大,存放起来更加稳固。(www.xing528.com)
酒嘟噜子的常规规格:上口径7.5厘米,高18厘米,肚和底的直径22厘米。笔者还拍摄到另一种大号的酒嘟噜子实物,上口径9厘米,高26厘米,肚和底的直径35厘米,简直就是盛酒器中的“巨无霸”。据其收藏者徐斌海先生说,它是旧时沿海渔民所用之物,他们常年下海打鱼,用此携带和贮存白酒。几乎与大肚尺寸相当的宽底,恰好可以稳稳当当地放置船舱一角,即使船体有较大的颠簸,也不至于倾覆。酒满时,用软木或一小段玉黍(玉米)骨头做塞子,塞住罐口,存放久远,依然香气浓厚。后来乡间调查,在滨海镇老王庄西南街好友王景新老宅,发现一只同样规格的大嘟噜子,据他80多岁的老父亲介绍,此物虽是盛酒容器,亦用以盛水,旧社会下地干活时,带足这样一罐水,放在牛车上,供人和牲畜饮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