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电筒的历史与影响的介绍

手电筒的历史与影响的介绍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后,一句经典台词着实幽了一默:“当时还有一样家用电器呢……手电筒呗!”从此,人们便一直把手电筒戏称为“家用电器”。可见,包括手电筒在内的这些用品在当年尚为稀罕之物,也是费钱的物品。手电筒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照明方式,也催生出一些新的劳动或生活方式。

手电筒的历史与影响的介绍

自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后,一句经典台词着实幽了一默:“当时还有一样家用电器呢……手电筒呗!”从此,人们便一直把手电筒戏称为“家用电器”。那时候只有富足之家才有这种“电器”,夜间出门一摁,便会出现雪白一道光线,感觉神气得很。

家里的第一支手电筒,已不能准确地记得是买于何年何月,但能肯定的,应该是20世纪60年代末的事情,家乡人称之为手电、电筒或电把儿。那是一种两节一号电池的手电筒,铁质电镀的外观很白很亮,周身密集着横横竖竖的纹理,握在手里既光滑又有凹凸感。筒身上部靠前的位置是开关,大拇指搭在上面可以前后推动,算是一开一关。手电头大而短,通过旋转螺纹与筒身相连,铁罩内嵌一块圆玻璃,一个漏斗状聚光金属碗,正中间是一粒小灯泡。对着不远处的地面或墙面转动手电头,可以聚焦成鸡蛋大小的明亮光点,照射出的光柱照得很远,也可以形成很散的光环,照亮很大的一片。手电“屁股”很短,里面是弹簧金属片,拧紧后会抵住电池的底部,并藏有另一个备用的小灯泡。外面有隐蔽的小拉手,可以系上绳或布带,另一端绑在手电筒前部,便可斜挎身上方便干活。后来,市场上又出现更多的大头手电,是装3节甚至5节电池的,光亮更强,但多是生产队公家单位专门给那些值夜班的人买的,普通人家舍不得总花钱去买电池,所以一般不会购置。后来偶然翻阅《唐海县志》,发现当地曾经流行一句顺口溜:“要想败家早,车子(自行车)电把儿(手电筒)表(手表)。”可见,包括手电筒在内的这些用品在当年尚为稀罕之物,也是费钱的物品。记忆里,那时已经开始流行半导体收音机,收音机多是使用三号或五号的小电池,村里的能工巧匠会在收音机外围制作一个木匣子,将里面导线引出来,就用使用“乏” 的手电电池作电源,要比小电池禁用得多。

19世纪末,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出电灯,改变了人类照明的历史,从此走向用电照明的时代。后来,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电池,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手电,但因灯泡发光性能不稳定,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碱性电池的出现,手电的照明功能才算完善。

长久以来,农村人夜晚出行,是依靠煤油灯或是提着马灯照明的,若遇风雨天气就尤为艰难。手电筒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照明方式,也催生出一些新的劳动或生活方式农场里水田多,放水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夜间巡视田间,尤其春季的毛渠埝埂又窄又软,就是有了手电照亮,走在上边也要分外小心,他们常常是把手电筒系上绳子挎在腰间,好腾出手来干活。(www.xing528.com)

有了手电筒,淘气的孩子夜晚就有事可干了。夏夜里,去水稻田里和旱地壕沟照青蛙,手电筒的强光照到青蛙后,它就会蹲着一动不动,小心地上前,伸手就可捉住,或用长长的铁穿子,瞄准后突然发力就可稳稳地叉住。冬日里,三两个小伙伴专门去找老旧的草房,房檐下的草窝里会躲藏着麻雀。打着手电,搬来梯子,一晚上会捕捉不少。最让人快乐的是每逢上映新电影,孩子们就结伴而行去邻村看头一场,因为对家乡的每条大路小道都十分熟悉,三五个人有一人打手电就够了。一行人是边走边回味议论电影中的精彩故事和妙语对白,到大半夜才回到家。

更让人乐此不疲的是,利用手电光的投射,经常玩放幻灯的游戏,都是深受农场电影队的影响,因为在每场电影前,总要放映“加片”,除了那些通行全国的“新闻简报”,还有为配合形势宣传自行绘制的幻灯片。于是找来大小合适的玻璃片,还有水彩颜料及毛笔,将玻璃覆在画报或小人书上,临下人物或风景,每到夜晚,就用手电筒一遍一遍地投放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但很浪费电池,也不知摧毁了多少个小灯泡。

手电筒,陪伴我们一代人度过了一个个枯燥漫长的夜晚,成了蹉跎岁月的见证和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