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沿海的曹妃甸地区,坑塘水淀多,水中滋生的蚊子小咬就格外多。人们对付蚊子的战略战术基本是以防御为主,自古只是驱蚊而已,灭蚊效果却不多见,蚊子数量始终未见少,反而有了更强的适应性。以前农村熏蚊子没蚊香,最原始的是用艾草编成火绳熏蚊子。
艾草,即艾蒿,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即端午节插在门上的那种野生植物,作为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艾草预防瘟疫的历史已有几千年,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也表明,它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正如《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艾叶烟熏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拧火绳一般要在秋天,当野地里的艾草生长到成熟的时候,收割后就可以拧火绳了,当地人称之为艾绳。用艾蒿拧的火绳味道含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是那种让人陶醉的自然香,弥漫着中药味,燃烧过后灰是银白色的。据说割蒿子也有讲究,不能选太嫩的,味道不足,熏蚊子的效果不好,也不能选太老的,长得太老太硬,不好编、编出来品相也不好,必须选择正生长在“青壮年”时期的蒿子,收割了,放在院子里摊晒一下使之变软,就可以拧起来。说是拧,其实是在编,就像给小女孩编辫子一样,三两根艾蒿捋作一缕,三缕互相交叉着编在一起,拧成两米来长、小孩子胳膊粗的草辫子。然后挂在向阳的屋檐下的墙上,直到晒得蒿子的绿色发灰了,火绳就算好了。
夏天里,吃过晚饭,人们坐在场院或者街头纳凉,拿一根火绳放一旁,用火点着,那火绳只有火头而不会燃起火苗,于是,一缕一缕的青烟便升腾着,袅袅地向四周弥漫,要不了多久,空气中便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既不呛,也不会被熏得流泪,人不怕,但蚊子害怕这股烟气,只好退避三舍。夜色中,火绳头上点点火星格外醒目,大人孩子围在周围,有说有笑。男人们要抽烟,卷起一根粗粗的纸烟,或者装满一烟锅旱烟丝,也不用火镰,顺手拿起火绳,用嘴吹吹,火绳头似红火炭,把烟袋锅凑近火绳,对着就点上烟,美美地吸一口,那种惬意一直爽到心扉。(www.xing528.com)
在旧时的曹妃甸,先人们还用艾绳保存火种。过去在野外取火不易,人们会尽量减少取火次数,延长火种存续时间。点燃后艾绳缓慢自燃,需用明火时,以“大取灯”凑近草绳燃烧处,就会被引燃,取火成功。自制大取灯为苘麻秸秆,将干透的秸秆劈成小批儿,将块状硫黄置容器内上屉蒸成液体,再将麻秆小批儿顶端在容器内稍稍一蘸,结晶后会成为类似火柴的物品,村民称之“大取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海地区熏蚊自制艾绳,而在北部山区,则是利用栗花编成火绳,晒干后点燃驱蚊非常有效。尤其是在山里边看果园或者看瓜地的农民,夜深时点燃火绳,蚊子便就不会来打扰了,一根绳子可以燃烧一晚上。其实这火绳还有更重要的作用,他们通常在睡觉的时候把火绳放在临时看园子的窝棚入口处,有风吹过的时候,火绳就会发出暗红的亮光,尤其在漆黑的夜晚,这幽光可以防备山里的野狼,狼看到光亮就会远离他们的住处。
夜深人静的夏夜,一条火绳放在门口,就成为一家人的“守护神”。那时的农家土坯房子,门窗都不严,有一盘火绳点燃,就能在阵阵清香中睡个安稳觉,那清香一点一点地浸进屋子的土墙,若隐若现,是一种让人回味的味道。火绳驱蚊的时代距离我们很久远了,就像绳端的一点光亮时隐时现,还有那特有的清香也仿佛如丝如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