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候,就经常看见母亲使用这个夹包,里面有一家老小的鞋样子和她经常使用的针头线脑。这是姥姥当年亲手制作并送给她的,相伴已有70年。
姥姥的手巧是名不虚传的,别的不说,仅从这件遗物看就极见智巧,在我眼中还不曾见过第二个。但是,不知是因为自幼熟稔,还是嫌其为民间俗物,总之以前从来不曾探究其由来和制作方法。
夹包是纸制的针线包,由黄褐色牛皮纸叠制而成,能层层打开,似有层出不穷之势,大兜之上叠加小兜,最上一层小兜仿佛绽开的花瓣。这只夹包打开之后的规格为长宽各7寸,底部一个最大的底兜,左右各1个中兜,中兜之上又是各自一对小兜,总共3层,大小7个兜,做工精细,层次分明,是实用品,又堪称艺术品。牛皮纸坚韧挺括,原为六六六粉杀虫剂的包装袋。解放之初的1951年前后几年,沿海地区曾经蝗虫成患,当地政府组织民众大规模人工灭蝗,并下拨大量灭蝗药剂,那时的药剂包装就是强度和韧性很高且耐水的牛皮纸。用完之后的袋子就被姥姥收集起来,并化腐朽为神奇,变成她巧手之下的折纸艺术。(www.xing528.com)
折纸源于中国,发展于日本,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折纸不仅是儿童的启蒙游戏,也是有益身心、开发智力和思维的艺术创造活动。一般而言,折纸成品由一张完整的正方形纸张折成,有时也会搭配不同颜色,巧妙地变化纸张,折叠出各种复杂的样式,令人叹为观止。最终完成的作品,可以是简单的盒子、袋子、小包或草木花朵,还有造型生动的人物、动物,如牛、马、乌贼、蛇、舞女等,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难以想象,在70年前封闭的沿海一隅的小村庄里,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却如此精通剪纸、折纸。姥姥是师承有序,还是无师自通,连我的母亲都说不清楚,那我只能认为,在那个年代里就能折叠出如此精巧的针线包的姥姥,简直就是天才。如果是在当今,她一定是一位非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