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冀东地区的刨笤帚制作及其历史

冀东地区的刨笤帚制作及其历史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冀东地区,历来称加工制作笤帚为刨笤帚。刨笤帚除了手要灵巧,还要能够使上全身力气,其工具有刹绳、木棒和镰刀等。刹绳在笤帚草上缠上一圈,再用脚和腰一齐用力,将笤帚草勒紧,直至勒出一道凹痕,经子绳就系在这凹痕处。由于使用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以竹、草等为原料,改制成了耐用的笤帚。

冀东地区的刨笤帚制作及其历史

在冀东地区,历来称加工制作笤帚为刨笤帚。刨笤帚除了手要灵巧,还要能够使上全身力气,其工具有刹绳、木棒和镰刀等。使用的刹绳,过去是用牛筋线,后用细钢丝绳,使用者伸腿而坐,一头系在腰上,另一头系着一根擀杖粗细的木棍,双脚蹬着短棍,脚蹬腰拉把刹绳拉得绷紧才行。刹绳在笤帚草上缠上一圈,再用脚和腰一齐用力,将笤帚草勒紧,直至勒出一道凹痕,经子绳就系在这凹痕处。经子的起头勒在刹绳的交汇处,用牙齿咬住经子的后端,然后把住笤帚草向后转动,当经子在草把上缠绕两圈之后,这一道绳子就可以系上死结了。接着扎下一撮笤帚草,连续扎进六七撮笤帚苗就可以扎笤帚把儿了,用快刀削去把上多余的秸草,一把笤帚就算做成了。过去,农村处于小农经济时代,农民自给自足,日常使用的一些小家伙式儿都是自己制作的,笤帚就是其中的一种。时令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利用冬闲刨笤帚。

笤帚是农村使用范围极广的用具,所用材料也极杂。如果按照用途分类,最常见的有扫地笤帚、扫炕笤帚、扫碾扫帚等。扫地的笤帚是用轧去米粒的黏高粱穗绑制而成的,扫炕扫碾的笤帚则是用去粒的黍子穗和糜子穗绑制的。老百姓平时刷锅、刷碗的炊帚,与刨笤帚的方法是一样的,仅缠绕三道或四道经,原料也是黏高粱穗。沿海盐碱地区则多用马绊草轧制,草节细长、均匀且光洁,弹性极好。

关于“帚”字,历史上曾有两个典故,“敝帚自珍”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均出于东汉。这说明帚的历史由来已久,帚的重要性不可小视。传说早在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便想到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这亦是鸡毛掸子的由来。由于使用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以竹、草等为原料,改制成了耐用的笤帚。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集韵》云:‘少康作箕帚。’其用有二:一则编草为之,洁除室内,制则匾短,谓之条帚;一则束筱为之,拥扫庭院,制则丛长,谓之扫帚。”《中国古代名物大典》称“帚”为“扫除或刷洗尘埃、污物的用具”,并这样分类:“以植物的缨、穗、根或棕、竹等捆扎而成,有短把或长柄,持之以扫、刷。其小者有‘饭帚’,用以洗刷炊具;中者称‘條帚’或‘笤帚’,用以清扫室内;大者称‘扫帚’,用以清扫庭院。”苕帚,古称茢(读liè),因用苕草制,故名苕帚。茢在古代原本是为扫除不祥。《周礼》中就有“桃茢” 之说。 郑玄注曰:“桃,鬼所畏也;茢,扫帚,所以扫不祥。”古代将扫帚归之于农器,不登大雅之堂,平时依偎于门后墙角,且与箕为伍,但它是去除秽物的有益之器。(www.xing528.com)

农村利用土法手工制作的笤帚,结实耐用,又朴实无华。在一般人家,直到使用的笤帚苗将尽,哪怕只剩下笤帚疙瘩,都舍不得丢弃,依然让它继续发挥作用,用以刷洗盆盆罐罐。有趣的是,我们这一代人之所以提起笤帚疙瘩就能勾起情感记忆,似乎与老电影《小兵张嘎》有关,张嘎子讲述的侦查员罗金宝拿笤帚疙瘩当手枪抵在鬼子腰间,并缴了个“真家伙”,让人至今记忆犹新。笤帚疙瘩能不能当武器使用,那是电影里的事,但其问世之后就自然具有管教孩子的“武器”作用。淘了气或打了架回家,被大人揍一顿是常有的事,笤帚疙瘩确实是母亲们教训孩子颇为实用的应手工具。哪个农家的男孩子,屁股上没有过笤帚疙瘩的印记?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真的要拿出棍棒“家法伺候”,大多数母亲还是下不得手,而笤帚疙瘩就顺理成章地成为首选替代品——既能起到棍棒的威慑作用,又没有棍棒那么强的伤害力。只要农村还在,笤帚就有用武之地,至少它还是承载乡愁载体,可以激发人们续写新的乡村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