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工具中的风箱-超越传统空气泵的杰出发明

中国传统工具中的风箱-超越传统空气泵的杰出发明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情况下,世界上许多不同的民族和部落对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求,都会做出相同的发明或采用类似的方式解决,对此我们深信不疑。然而,在中国进行发明调查时,我们却不时惊奇地发现,中国人总能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来解决某些重要问题。在中国传统工具中,风箱就是一个杰出的例子,在现代机器应用之前,风箱以其新颖和高效的特点超过任何其他的空气泵。”风箱,又被称为风匣。

中国传统工具中的风箱-超越传统空气泵的杰出发明

“许多情况下,世界上许多不同的民族和部落对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求,都会做出相同的发明或采用类似的方式解决,对此我们深信不疑。然而,在中国进行发明调查时,我们却不时惊奇地发现,中国人总能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来解决某些重要问题。在中国传统工具中,风箱就是一个杰出的例子,在现代机器应用之前,风箱以其新颖和高效的特点超过任何其他的空气泵。”“从构造上看,风箱外形是一个长方形的木盒子,内部由隔板分隔成两部分。隔板可以在风箱中前后移动,通过木棍穿过箱体与手柄相接。手柄与两根木棍垂直连接固定,木棍长度一致、上下平行。当手柄把隔板从风箱这头推到另一头(反之亦然),每一行程中两个隔板的体积都会改变——一部分变小,而另一部分相对变大。故西方人叫中国风箱‘双动活塞风箱’”(《手艺中国——中国手工艺调查图录(1921-1930)》)。

风箱,又被称为风匣。“压缩空气而产生气流的装置。最常见的一种由木箱、活塞、活门构成,用来使炉火旺盛”(《汉语大词典》)。风箱是伴随着火的应用和冶炼技术的开始而产生的,其诞生年代和发明人,于史无考,有说唐代的,有说宋代的,还有说明代的。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五金》记载:“风箱安置墙背,合两三人力,带拽透管通风。”风箱之大者,即为铁匠铺使用的,体型大,风力猛,小者为锯盆锯碗小炉匠用的,很小巧。虽然大小不同,但其内部构造基本一致。居家所用的风箱体型居中,一般长70厘米、宽30厘米、高43厘米左右。做风箱的一定都是木匠,但木匠未必都会做风箱。

过去的农村,无论南方北方,也不论山区平原,几乎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这样一个长方形的风箱。农家人烧火做饭用的柴禾,几乎全是高粱玉米庄稼秸秆,也有专门在荒滩野地捡拾的芦苇、蒿子等,有软有硬,有干有湿,灶膛很大,每次能吞下很多柴草,全靠风箱助燃,不仅做饭快,还很省草。风箱,主要是由拉杆、悬木板、活动挡片和风箱嘴组成,推拉木杆一般都用硬木制作,结实耐磨,不仅使用寿命长,而且越用越光滑。风箱两头各开一个正方形的天窗,作为进出气孔,箱内安装的长方形挡板,相当于鼓风的活塞,四周用细绳紧紧地扎牢一圈鸡毛,那鸡毛既不影响风的推拉,又能避免跑风漏气。每一次抽拉,行内人说的忽哒舌头,即小盖板便会自由开合,发出“呱嗒、呱嗒”的响声,通过左下侧装有的风嘴送进灶膛之内,一下子就能鼓动火焰起舞,燃烧更旺。(www.xing528.com)

灶台都是与土炕相连的,一拉风箱燃烧起来,炕上乃至满屋都会是热的。大人们一日三餐都要在灶台前忙碌,一只手不停地拉动风箱,这真是一件既累人又乏味的事情。每到孩子们放学回家,多半是做饭的时候,就会主动地或被迫地蹲在灶前帮着拉风箱。这种活计毕竟太过单调,对生性好动的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折磨,大人们总会有办法,把从地里挖来的白薯、土豆或擗来的玉米棒子之类的东西,塞进灶坑里几个,伴随风箱的推推拉拉,不一会就会飘出阵阵诱人的香气。一旦有了食物的诱惑,孩子们也便能够从枯燥的劳作中体味到一种单纯的快乐,何况从大铁锅里发出的鱼香或肉香更会令他们全身充满力量。

在没有电动鼓风设备的年代里,一切需要快速升温的地方,都离不开手动的风箱,一推一拉,一抽一压,火苗随着人的动作欢快地跳跃。如今,煤气灶电磁炉微波炉等日益现代化的煮饭工具,早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风箱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那一阵阵略显沉闷但却有节奏的拉风箱的声音,恐怕只有在梦里重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