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曹妃甸地区,地域辽阔却人烟稀少,到处是荒滩野甸,成为野兽野鸟出没的场所,渔猎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以野兔、黄鼠狼、野鸡、野鸭、大雁居多。特别是在候鸟过往的季节,成群的雁鸭成为人们首选的狩猎对象。人们除了设置套索、网类等工具之外,还把枪和药直接用于猎捕。猎枪是猎人们的必备工具,当地也称鸟枪。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的祖先在科学上一次伟大的创举。7世纪火药的发明使狩猎工具产生划时代的变革,相继出现多种多样的实用武器,于是就有了猎枪。史籍记载,元明时期出现火铳,即在铁铸的管状炮筒内装上火药和铁弹丸,发射时点燃火铳后部引火孔中的引线,引爆火药射出弹丸。用于战争的大型火铳即是早期的火炮,用于狩猎的小型火铳就叫鸟铳。近现代制造的火枪也称猎枪,有枪管、枪托、扣击装置,分单管、双管两种,放一次枪,装一次药,点一次火,虽有安全隐患,但准确率、杀伤力比火铳更高,在民间广为使用。
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农场里每个村庄里都会有几个爱好打猎的人,但并未见很成规模的猎获。后来,这些持枪人或老了或死了,或因鸟兽消踪灭迹而放弃了一杆杆鸟枪。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一场民间枪支收缴和刀具管制运动中,存有鸟枪的人家都主动上缴了。(www.xing528.com)
笔者拍摄老物件的过程中,要想在民间找到鸟枪这种拍摄物已经不大可能,只有在民俗博物馆里见到拍到它。后来,在六农场曾家湾曾一村一所废弃的旧房子里,无意中发现一只锈迹斑斑的枪管,长167厘米,枪口径1.5厘米,底部直径3厘米,其木枪托早已不知去向,但火药罐尚存。征得主人同意,这只枪管由本人收藏了,毕竟算是十分罕见的老物件。今天以生态平衡和环保的观点来说打猎,已很不合时宜,但为记民俗,只能略述一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