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冀东地区的沙土地带,白薯是主要作物,产量高,营养丰富,农民以白薯作主食。曹妃甸沿海一带的重盐碱地是无法栽种白薯的,只有北部的六农场曾家湾沙岗高地里种过,个别农家院落也有少量种植。那年代,白薯因含水分大是不容易长时间存储的,每到开春天气渐暖,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白薯就会发芽,甚至腐烂变质。正因如此,通常是将白薯切成薄片,晒干后存放起来,吃的时候只要用水煮一下就行,但大都是用它碾成面粉,掺上少量的白面或杂粮面,做成各种各样的面食当饭吃,既好吃又易消化。
最初,人们切白薯就像现在切菜一样,在地上安置一块木板,用切菜刀一个挨一个地切。白薯长得圆咕隆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用这种方法来切既缓慢又不安全,一天下来也切不了多少,还经常伤及手指。后来,有人发明一种专门用来切白薯的铡刀式的工具。这是一种用木头做成的工具,先做一个小桌子一样的底盘,在一头固定一个可以来回活动的木把,木把中间部位钉一块开刃的铁片,即为切刀,可以切出厚薄不一的白薯片。切白薯的时候,只要把它放在刀子的中间部位,左手把住白薯,右手用力一按,白薯片就切出来了。这种方法连续干起来其实也很累人,而且切的时候很讲究技巧,主要是左手按压的力度必须把握好,不能让它左右滚动,每次推送白薯位置也要合适,否则就会切得厚薄不均,同时左右手还要配合好协调好,更为重要的是干活时必须神情专注,心无旁骛,以防锋利的刀片伤及手指。
后来,又有了切白薯的新机器,是手摇的,由人往漏斗里“喂”白薯,飞轮上的刀片会迅速把白薯切成薄片,效率很高,但切出来的白薯片易碎,不容易捡,所以后来用的人少了。(www.xing528.com)
过去并没有见过切白薯刀,也不知道现在的人们怎样切白薯干,只是从网上见过大型的切白薯机,据说切片速度快,片形整齐,厚薄均匀。看来,人们不会再使用那些笨重费力的小铡刀之类的工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