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眼车:铁瓦轮周边和轴上附有铁瓦,耐磨且负重能力突出

大眼车:铁瓦轮周边和轴上附有铁瓦,耐磨且负重能力突出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因轮周边和轴上附有铁瓦,又名铁瓦车。大眼车是由车排子和车轱辘两部分组成。车轴和车轮部分统称为“下车”,其余部位称为“上车”,都要采用硬度密度高的木材制成,尤其是下车部分,选购大眼车首先要看下车。车轴与车轧子接触部分嵌入铸铁瓦块,使其耐磨。在车轮的整个外围,钉有铁匠打制的弧形的铁瓦,分段转圈包围起来,因车轮在车辙里直接接触地面,安装铁瓦就极耐磨了。大眼车负重后会从地上轧过两道车辙印。

大眼车:铁瓦轮周边和轴上附有铁瓦,耐磨且负重能力突出

过去的曹妃甸地区道路都是土路,因滨海临河,地势低洼,据说车道渠都有1尺来深。最常见的陆路交通工具,为木制大车,因车轮由几个横竖交叉的辐牚(读chèng)作为支撑,辐牚之间形成几个大小不同的空格透眼,故称之为大眼车。又因轮周边和轴上附有铁瓦,又名铁瓦车。其最大特点在于传动系统,是车轴和车轮一起转动,即俗话说的“连轴转”。一般由牛拉车,行驶较慢,现在看起来这大车既原始又笨重,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农业生产中却发挥了重大作用。

大眼车是由车排子和车轱辘两部分组成。上部叫车排子,由车辕和车厢固定组合在一起,前部伸出两根长长的辕木,约1丈1尺,将拉车的牲畜套入辕内,辕木中间及后部为车厢,宽约2.4尺,一般高1尺,厢板长约3.8尺。在车厢和车辕结合部下紧贴车辕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宽1尺左右的木块,厚约四五寸,木块下方的中间部位有一半圆形的缺口,缺口朝下,和车轮上的车轴粗细相吻合,即可置放在车轴上拉车行走。车厢两侧分别要装立桩、挡板,可供人坐。车辕最前端各有一垂直向上的木橛,俗称车独子,用于挡住牲畜腰肚带子不脱落。车立桩外还附设弯钩子等,用于揽车拴挂绳索。车厢前后左右车辕外多装一块耳板,以加大车宽,便于装物,里手前耳板为持鞭驭手座位,相当于驾驶座。

大眼车一般都是当地的木匠打制。车轴和车轮部分统称为“下车”,其余部位称为“上车”,都要采用硬度密度高的木材制成,尤其是下车部分,选购大眼车首先要看下车。车轮一般直径2.4尺,轴长3.4尺,放置在对应车厢的车辕下车轧子的凹槽中。车轴与车轧子接触部分嵌入铸铁瓦块,使其耐磨。车轮子用烘烤过的榆木或枣木制作,由6块弧形木拼接固定,叫车辋(读wǎng)子,宽约3寸,厚约2寸,组成一个正圆的车轮子。车轮是两横一竖3根车辐组成,两横略小,一竖稍粗大,两横分上下对称穿过一竖的上下固定,所组成的这个部件叫车撑子,以榫卯结构与车辋连接。车轴制成后中间略粗、两头略细,中部直接约8寸左右,两边车轮的一竖的这块木辐,在正中圆心部分开凿一个长方形榫眼,在车轴的两头各做一个和榫眼相吻合的榫头,两个车轮各穿一头固定好,整体车轮就完成了。在车轮的整个外围,钉有铁匠打制的弧形的铁瓦,分段转圈包围起来,因车轮在车辙里直接接触地面,安装铁瓦就极耐磨了。车辋侧面铆T形蘑菇钉,钉孔间距3寸左右。车辋较窄,厚1.5寸左右,既为减小与地面的摩擦力,又避免泥泞路上拖泥带水。(www.xing528.com)

大眼车负重后会从地上轧过两道车辙印。当地有俗语称“前有车后有辙”,车走的多了,便有了“辙”,这个“辙”,就是那时候的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