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轭,是牛拉套的专用工具,俗称牛构头、牛构索、牛索头,也有的地区称牛鞅子、牛酿子。顾名思义,牛轭是架在牛的脖子上,紧扣在牛的肩胛骨上的木制器具,呈“人”字形,两端有绳孔,孔径3厘米左右,中有绳槽,套绳可以从中穿过。
牛轭是拉车或耕地时的重要工具,在曹妃甸沿海地带多用木质较硬的榆木、槐木制作,也用柳木、杨木的,材质柔韧。简陋的牛轭一般用“人”字形的树杈做成,约半米长,状如弓形。既要选取上佳之材,又要大小合适、比例协调,重要原因是防止磨破牛肩皮肉。要做成理想的牛轭,需有一双慧眼,能够在树木繁多的枝丫间找到一个适合的树杈,然后切割、打磨以致光滑。也有的经过专门的修剪,砍去旁出的新枝,培养出粗壮的主干,但这是慢功夫,一般需要数年的时间。有经验的农人是找木匠专门制作的,因为需要挖榫眼凿洞眼,特别是要在弓脊背挖槽,套绳的一头从一个眼穿过去,通过槽渠从另一个眼出来,契合比较牢固,是很符合“牛体”力学的。牛轭卡在牛脖子与牛肩之间,犁通过搭杠与耕绳连接在一起,牛的牵引力全是通过牛轭和耕绳传递给犁的,牛肩在拉犁过程中是全身受力最大的部分。故此,在牲畜拉犁耕地的挽具中,牛轭这种专用工具十分重要。在牛轭的底下,为了防止其脱落,从构头的一端固定一头,再从牛脖子下面掏过来,固定在构头的另一头。因为是从牛脖子底下过来的,所以被称之为脖兑。这就是牛的拉挽套具不同于马、骡、驴的地方。
轭,《楚辞·卜居》:“宁舆骐骥亢轭乎?”朱熹集注:“轭,车辕前衡也。”《玉篇·车部》:“轭,牛领轭也。”徐光启在《农政全书》记载:“牛轭,字亦作‘軏(读yuè)’,服牛具也。随牛大小制之,以曲目窍其两旁,通贯耕索,仍下系鞅板,用控牛项,轭乃稳顺,了无轩侧。”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曾有诗云:“轭也如折磬,居然在牛领。止转槃乃安,引耕索还整。”(www.xing528.com)
拉套的牛当然不知道历史上是谁发明了牛轭。曲木箍身,就犹如孙悟空被套上了紧箍咒,从此默默无闻,只顾埋头拉车,永不懈怠。牛轭是牛犁地时最重要的工具,有了它,牛就有使劲的立足点了,但它也是最残忍的农具物件之一。耕地时牛靠着脖颈上的肌肉疙瘩,在农人的鞭策下拼命向前行走,步履沉重。为了那可怜的一撮青草或一掬黄豆玉米,缷下套后有时累得口吐白沫,大口喘着粗气,再好的草料也吃不下去。夏秋收获时节,抢收时间紧,农活也重,最为辛劳的就是牛了。运麦、耕地、耙地,忙得来不及歇脚喘气。牛似乎知道农人的艰辛,迈着矫健的步伐在田地里来回奔忙。忙了一天的活计回到家,卸下牛轭时,农人才发现牛脖子上早已经是血迹累累,模糊一片。老牛却总会用沉默的大眼睛注视着你,什么话也不说。无论吃好吃坏,干活时牛总是那么卖力气,这大概就是牛的命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