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俗传统:东汉帝王及百官的朝服——绛纱袍与佩饰

中国民俗传统:东汉帝王及百官的朝服——绛纱袍与佩饰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东汉,帝王百官的朝服都采用了上下一体的深衣制的衣服形制,叫作“袍”,因为大多用绛色纱制成,所以又叫“绛纱袍”,绛纱袍以深红色为主,长至膝,领口、绣边和衣襟为黑边。穿袍服时,腰间需系上佩绶、衣带、佩玉等,这样的朝服一直沿用到了明代。五品文官补服白鹇清朝二品武官补服狮子官服和朝服,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特有的产物。因财富的多寡,在面料、

中国民俗传统:东汉帝王及百官的朝服——绛纱袍与佩饰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面子”的民族,衣服更是人的外观的最直观的体现,在日常生活或是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形象:穿着自己最新最好的衣服进城的农民,精心挑选漂亮衣服去约会的佳人,套上正装束起头发前去面试的职场小白……早在原始社会,衣服对人而言就不仅仅具有实用价值,在漫长的其发展历程中,逐步具备了审美价值,又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它既区别于性别,又象征着社会地位,也表征着穿衣人的职业,也因场合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本部分将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服装,既包括正式的、存在于礼制系统的官服与朝服,特殊场合的服装,又包括日常的服装等。

(一)官服与朝服

1.冕服与龙袍

自等级分明的服制形成以来,天子作为社会的最高等级,其服装自然位于服制的顶端。最早的天子的服装就是冕服,冕服自西周至唐宋一直是天子、公卿、士大夫祭祀时所穿的祭服,上有十二章纹,因身份地位不同,章纹有所不同,冕服的章纹规格差异前文已经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冕服到了明代已成为帝王的专属服装,直到清代冕服才被废除,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较为漫长的生命历程。

提到龙袍,必不陌生。冕服在发展之初并不是帝王的专有服装,而龙袍毫无疑问,只有帝王才可以穿,若他人私自穿着或私藏龙袍,就会被判定为谋反谋逆。龙袍,又叫作“黄袍”。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赵匡胤“黄袍加身”,赵匡胤曾经是一个将军,他手下的亲信和士兵密谋想要拥护赵匡胤做皇帝,因此暗中命人做了一件黄袍,第二天将已经准备好的黄袍穿在了赵匡胤的身上,这时众人跪地高呼万岁,因此当大军攻打至京城后,赵匡胤顺理成章地称帝,建立了宋朝。可见,在封建社会中黄袍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不可亵渎的权威。黄袍作为帝王的专属服装,最早是源于唐代的,在这之前,普通百姓也可以穿着黄色的衣服,后来黄色才成为帝王、皇室专用的服色。黄袍上绣有龙的图案,龙是帝王的象征,代表着所穿之人是“真龙天子”。龙袍自唐朝产生,后被历代皇室沿袭,直到清末随着封建时代终结而废止。

2.朝服和官服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皇亲贵胄、朝中官员,按照官位大小、尊卑都有不同的朝服和官服。朝服是帝王、后妃、百官、命妇在朝会时穿的服装,由祭服演变过来的,是在非常隆重的场合所穿的服装。每一时期的朝服形制略有不同,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朝服,西周的朝服与当时的服装“上衣下裳”的形制一致,叫作“皮弁”,颜色是白色和素色,朴素无纹,所以会在皮弁上用玉石装饰,并用玉的数量代表不同的等级、身份。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汉时期的朝服都是黑色的。到了东汉,帝王百官的朝服都采用了上下一体的深衣制的衣服形制,叫作“袍”,因为大多用绛色纱制成,所以又叫“绛纱袍”,绛纱袍以深红色为主,长至膝,领口、绣边和衣襟为黑边。穿袍服时,腰间需系上佩绶、衣带、佩玉等,这样的朝服一直沿用到了明代。清朝的朝服,用顶戴花翎以及衣服上的纹饰区别官阶品级,一品至三品的朝服上绣的是五爪九蟒,四品到六品官员朝服上是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则是四爪五蟒。每个朝代的朝服,都会有所不同,并且女子也是有朝服的,皇后、妃子以及有诰命的命妇都有与其品阶相对应的朝服,在《红楼梦》中贾元春加封贤德妃时,宫中请贾府众人去谢恩,贾母等人“就都按品大妆起来”。穿着朝服,代表着对面见者的尊敬,在很多的影视剧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心急的臣子有要事要禀告皇帝,即使再急迫,也会对下人说:“为我更衣,我要进宫面圣”!可见,朝服在古代等级森严、礼制约束的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既是荣誉的象征,又是上层社会不可逾越的礼仪规范。

东汉绛纱袍

官服并不是等同于朝服的,朝服主要是参加朝会时的服装,那么当官员下了朝后,从事日常的公务和工作时,所穿的服装就是官服,也叫公服。官服随着朝代的变迁也有发展和变化,较早的官服是“抅衣”,这是一种单衣,袖子较窄,便于官员处理公务,这样的官服样式,一直沿用到了隋朝。到了唐代,官服采用袍制,用官服的颜色、配饰以及衣服上绣的纹样区别官吏的等级身份,唐朝的官服颜色有四个等级,一品到三品穿的是紫色的官服,四品到五品的官吏穿绯色的官服,六至七品官吏穿绿色官服,八品至九品则穿青色,这样的以服色区分官阶的制度也一直影响着后代的官服。宋代的官服,与前代不同,圆领,袖口宽大,腰束革带。元代沿袭宋代,但在袍服上绣上了花卉的图案,按照花卉的品种、大小区分等级。明代的官服又略有不同,整体上仍是袍制,但是领口变为了盘领、右衽,服色与官阶的匹配也有了变化,明代以绯色为尊,一至四品官吏穿的是绯色的官服,五至七品是青色,八至九品是绿色。到了清朝,废除了服色制度,不再以服色区分官员级别,不论职位高低,都穿蓝色。

除了颜色可以区分官员等级品阶,上面所绣的图案也有同样的作用,官服上会纹有不同的图案,基本上以飞禽走兽为主,这是在武则天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官服上所纹图案以暗花居多。文官的官服上绣的是飞禽,而武官的袍服上绣的是走兽,“衣冠禽兽”这一成语就是起源于此的。这样的飞禽走兽的图案,一直沿用到了明清时期,成为明清官员官服上的“补子”。因此他们的官服,又叫作“补服”,“补子”外形为方形,在袍服的前后各有一块,用金线和彩丝而绣,明清两代文官的补子大抵相同,而武官部分补子与品阶对照存在差异,如清朝武官一品的补子是麒麟,而明代的武官一品则是狮子。文官的补子有仙鹤、锦鸡孔雀、云雁、白鹇等,武官的补子有狮子、虎、豹、熊等。

五品文官补服白鹇

清朝二品武官补服狮子

官服和朝服,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特有的产物。随着清朝灭亡,封建政权的覆灭,官服和朝服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仍然成为中华民俗文化中辉煌绚丽的一笔。

(二)日常服装

1.中国古代便服

帝王、官僚的服装受各种服制、等级的约束,而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是普通的百姓,他们的日常服装又是什么样的?

居家服装就是人们平时所穿的衣服,是便服。这种衣服受等级、礼制的约束较少,历朝历代都有不同式样的便服,且多种多样,美观又实用,更多的是受社会风俗的影响而有所创新、变革。这类衣服主要满足的是实用以及审美的需要。因财富的多寡,在面料、刺绣工艺上会有不同,但是衣服的形制、样式并不区分等级,比如富人穿的是绫罗绸缎,而穷人穿的就是粗麻葛布。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中出现过很多的日常服装,最主要的便服的形制有深衣、衫、襦、袍、袄、褂等。

(1)深衣、衫、袍

深衣、衫、袍都是上下一体的形制,其中深衣是最早出现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深衣就已经逐步成为主要的服装样式,深衣是中华服饰民俗中影响最为广泛、最为深远的服装。在很多的古装剧中,深衣都是主角的标配。比如电视剧《美人心计》中就有大量的深衣的画面,剧中不论男女,上至吕后、天子,下至宫女、家佣都穿深衣,可见深衣是使用率最高的,也是等级社会中少见的不区分尊卑地位的衣服。

深衣作为最早的“连衣裙”,在制作剪裁时,是上下分开制作的,最后再将上下缝制为一体。从整体观感来看,它仍是一分为二的,一般在腰部系有腰带,并在腰部缠绕数周,腰带大多是由绫、罗、绸等织物制成。深衣的长度长至脚踝,将全身都遮裹住了,真可以说是“衣如其名”。深衣是圆袖方领的样式,圆袖代表圆规,意在举手投足都要合乎规矩,方领则寓意着品行端正。深衣背后还有直直的垂线,象征着做人、做事要行得端、做的直;下摆平正,代表着公正公允。(www.xing528.com)

深衣有曲裾和直裾两种,直裾深衣不绕襟,曲裾则需绕襟至后背。当时的人们不知道穿裤子,顶多就是在小腿上绑上裤腿,所以出于遮羞的目的,曲裾就应运而生了。曲裾深衣是古代最流行的一种服装之一,尤其对女子而言,穿着曲裾会显得身段婀娜,举止优雅。曲裾的衣角被接出一段三角的形状,穿的时候绕过后背,下摆是呈喇叭状的,腰身窄紧,衣长曳地,因此行走时不用担心露足。后来,随着衣服样式的不断发展,裤子也得到了改进,内衣,以及有裆的裤子出现后,曲裾深衣就有些多余了,逐渐被直裾的样式取代。

深衣的颜色也很有讲究,但不同于官服服色与等级挂钩,深衣的颜色是受伦理孝道的影响的。如果祖辈、父辈健在,深衣的颜色就是绿色的。如果祖父母去世,父母健在,或者是父存母亡,就应当穿青色的深衣。若父亡母存,则着素色深衣。古人非常重视孝道,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对逝去长辈的尊敬与悼念之意。

曲裾深衣

袍也是一种上下一体的形制,袍与深衣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长度不同,袍的长度一般在膝盖以下;深衣的袖子较宽,袍是窄袖;袍为直裾,衣摆也没有深衣那般宽大。但袍与深衣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它们皆是男女可穿着的,都为交领右衽。袍在战国以后比较普遍,最初是作为一种内衣的,发展到了汉代,就成为日常穿着的外衣,甚至是新娘婚嫁时的礼服。袍成为外衣后的用途也非常广泛,不仅不分等级,亦不论场合。相比于深衣,袍的实用性更强,其袖口部分收敛变窄,便于活动,并且在领、袖、襟、裾等绣以边缘,既有装饰的作用,有可以增强这些边缘部位的耐磨性。因此,袍也成为古代应用最为广泛的衣服。

衫是由深衣演变而来的,衫是一种单衣,在魏晋时期最为常见,衫一般由轻薄的纱罗制成,是一种单衣,袖子宽大垂直,因其薄、透的特点而适宜夏天穿着。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古人在衫上增加补子装饰,或是点缀珍珠,或是在织绣印染工艺上下工夫……因此衫也出现了各种类型和名称,有裥衫、缺祷衫、对襟袒胸衫、大袖、生色衫、金泥衫、珍珠衫等。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提到“衫”,种类繁杂多样,但是如今的“衫”与古时不同,更多是衣服的泛称,在式样上也是天差地别。

深衣、衫、袍都是古代上下一体的服装形制,同中有异,异中又存同,共同构成了古人衣袂飘飘、端庄持重的形象。

(2)襦、袄、

襦、袄是两种主要的短衣,襦一般搭配裙穿着。在东汉以前,襦是男女都可穿着的,后来大多是女子穿着。襦裙的长度无定制,最短的仅到腰间,衣袖有宽有窄,款式不一。各个朝代的襦的款式也各有不同,有交领的,也有对襟的;有窄袖,有宽袖;有配纽带的,也有不系带的等。袄是由襦演变而来的,它的长度比襦要长一些,大约到人的胯部。与襦相比,袄更加保暖,大多用厚实的织物制成,一般在秋冬季穿着,袄因质料不同,分为棉袄、夹袄、皮袄。棉袄是内夹棉絮,夹袄是内衬夹里,以动物皮毛为衬的就是皮袄。现在,我们日常也会穿棉袄,但是式样与古代的袄相去甚远。

(3)裳、裙

自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产生,裳就已经存在,裳是穿在裤的外边,用来遮蔽下身的服装,男女都可以穿着,裙是由裳演变而来的,但是裳与裙不同,裙子是由一整片织物围至而成,而裳则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由三块布构成,后面是四块,中间有缝隙,加之汉以前的裤子是无裆的,所以行为举止要特别注意,这也是为何汉代以前的人们往往采用跪坐的原因。后来,有裆的裤子出现后,裳也发展成了裙,裙在一开始是男女都穿着的,南北朝以后才逐渐成为女性的专门服装。

不论是具有严格象征意义,规范性质的官服和常服,还是兼具美观与实用的日常服装,都是当时社会背景与我国文化传统的显性符号,他们在漫长的民俗文化史中变迁、发展,对近现代的服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中国近代日常服装

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是礼服与日常便服并存的时期,清朝覆灭后,代表等级与礼制的服装便湮没在民主革命的浪潮中。近代的服装发生了较大的变革,服装的穿着不再受封建礼制的束缚,同时这一时期西学东渐,西方的服装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改良服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改良式的旗袍中山装

(1)改良旗袍

之所以称之为改良旗袍,是为了与当时清朝的满族旗袍区分,满族旗袍的特点是保守、肥大,呈直筒状、长袖、脖颈处围有小围巾,往往还会在外面加上一件长至腰间的坎肩,内穿长裤。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旗袍在原有形制的基础之上吸收西方服饰的元素,旗袍的长度缩短至小腿,直筒肥大的袍身改成了收腰紧身,长袖变为了短袖或无袖,领子也改成了低领,旗袍的缀边也由镶滚宽边改成了窄边,并以简洁纹样修饰,改良旗袍内穿长筒丝袜,当时又叫作“玻璃袜”。紧身、贴身的改良旗袍凸显了女性的婀娜曲线,与保守的传统思想产生了对立冲突,当时也有不少人反对,甚至嘲讽道:“衣瘦如竹管,后露臀前露乳丑态难遮。”但是在不断前进、追求自由的社会潮流中,封建观念的卫道士们的冷言酸语就如同“螳臂当车”,难以撼动乾坤。改良旗袍穿之使人优雅、高贵,一度成为当时女性中最流行的服装,受到各类人士的喜爱,甚至受到世界各国的推崇,被称为国服。直到现在,旗袍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

(2)中山装

中山装也是中西合璧的一种,最早由孙中山创制,所以叫作“中山装”。孙中山先生在西方以及日本服饰基础上,融入中国的传统元素。改良中山装大方朴素、方便实用,兼具中西服装的优点。其领子是封闭式的单立领,避免了西装内搭配衬衣的繁琐;上身正中门襟有五个纽扣,上下左右有四个口袋。相较于传统的长袍马褂,中山装显得人更加精神、有朝气,也更方便行动。相比于西装,中山装也更加经济适用,含蓄内敛。另外,中山装的色彩更加丰富,以蓝色、灰色为主,还有驼色、白色、黑色、米黄色、灰绿色等。穿着中山装的人涵盖了不同领域、不同阶层,在近代社会中山装象征着革命性,其创制过程也与辛亥革命颇有关联,代表着拥护革命,与封建势力决裂。人们以穿中山装为荣,穿中山装代表着先进、民主,因此在当时非常的流行,毛泽东蒋介石也都非常喜欢穿中山装。中山装和旗袍一样,也被称为国服,在华夏大地上风靡了几十年。

3.中国当代服装

虽然当代服装中也有“袄”、“衫”、“裙”之类的服装表述,但是与古时大有不同。当代服装款式多样、琳琅满目,衣服不再象征等级,更多的是对美观舒适的追求,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个性追求。除此以外,当代服装会与职业产生较大关联,不少职业会有职业装,例如医生、护士律师、工人工作服等,服装在提升个人专业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服装的颜色也偶有讲究,但与古代代表等级不同,当代只是对某些特殊场合的服色有约定俗成的观念,比如在丧礼上不应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一般穿黑色或白色,参加婚礼时,宾客不适宜穿白色衣服,春节时穿红色衣服更符合节日的氛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