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夏商周时期:等级分明,礼法至上

夏商周时期:等级分明,礼法至上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冕服由冠、衣、裳、蔽膝等部分组成,天子的上衣是黑色的,下裳是浅红色,上衣和下裳上各纹有六种图案,叫作“十二章纹”。帝王的冕旈有12旒,垂于目前。冕服牟服是仅次于冕服的礼服,也是最早的朝服,有皮牟、韦牟、冠牟等。这一时期的头衣不仅兼顾装饰和实用,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这一等级分明、严守礼度的冠服制度为历代沿用,虽有变革,但其基本的形制未变,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夏商周时期:等级分明,礼法至上

自夏朝起中国进入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开始出现,服饰又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功能和内涵。一方面,对服饰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服饰种类越来越多样;另一方面,服饰蕴含了更多的文化印记,服饰与信仰、宗教、政权等联系起来,成了文化、规则的外显形式。

(一)服饰的基本形制

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服饰基本形制逐步建立的时期,逐步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形制,分别是上衣下裳的形制,和上下连属的服装形制。此后中国历代服装的变革、发展都是这两种基础形制的变化。

上衣下裳在这一时期是最主要的服装形制,也是最早形成的服装的基本形式,“衣裳”一词,大抵由来于此。上衣是玄色的,即黑色,这象征着天,下裳则是黄色的,代表地,在衣服的颜色上表征天与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地的崇拜。上衣的衣领开向右边,裳也就是裙,自然垂落,腰间乃系一宽边腰带,还束有一条上窄下宽的斧形的饰物,因其长度过于膝盖,而叫做“蔽膝”,“蔽膝”源于原始社会人类遮挡阴部之用,最初采用兽皮制作,后被保留下来,作为服装的一种配饰存在。在衣服的穿着方式上也有讲究,商周以来,中原地区的古人在穿上衣时,将衣服的左前襟盖在右边,叫作“右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左右对调,右前襟覆在左边上面,这就是死人的穿法了,左右区别代表着阴阳有别。现有的不少古装影视剧,也严格还原了这些细节,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他们的衣襟都是右衽的,但是遵照右衽这一穿着方式的并不是所有人,比如当时的胡人穿衣就是“左衽”的。

右衽

左衽

蔽膝

(二)冠服制度形成

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居于统治地位,奴隶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建立了严格的礼乐制度,孔子毕生所推崇的“克己复礼”中“礼”指的就是这时确立起来的礼乐制度,冠服制度是其礼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尊卑思想的外显。为了维系、实施这一严格的服制,甚至专设“司服”的官职,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奴隶,都必须严格遵守这一规范,若有违反,还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周礼·司刑》中有记载,若有违反“舆服制度”,就会受到残酷的“劓刑”(割鼻子)的惩罚。(www.xing528.com)

冕服是这一严格的冠服制度中最重要、最正式、最尊贵的一种礼服,一般在祭祀时穿着,最初是皇帝、公卿、诸侯都可以穿,发展到明代,冕服则成为帝王的专属,直到清代冕服制度才被废止。

冕服作为最尊贵的一种礼服,其用料、章纹考究,质地、图案、颜色也会因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冕服由冠、衣、裳、蔽膝等部分组成,天子的上衣是黑色的,下裳是浅红色,上衣和下裳上各纹有六种图案,叫作“十二章纹”。上衣的图案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种,下裳的图案是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种,这十二种图案都有着不同的寓意,日、月、星辰这三种图案,表示天子如同日、月、星辰那般照临天下,山则象征身为天子应有安定四方的魄力和气势。龙代表着聪慧玲珑,能够随机应变。华虫,其实是一种雉鸟,寓意王者有文章之德;宗彝是礼器的一种,象征威猛而智慧;藻即水草,是高洁的品格的象征。火,蕴含归顺天命的意思;粉米,象征人君关怀给养百姓之德;黼,形状似斧,表示王者的果敢决断。黻,画的是一个相背的符号,代表着天子能辨明是非。所有的图案是对天子的期望和要求,同时也象征天子的权威。十二章纹并不总是一齐出现的,数量上会有所不同,天子在最隆重的场合穿绘有十二章纹的冕服,其他场合则视其重要程度而递减章纹。

冕冠是与冕服配套的,是参加祭礼时戴的最为尊贵的礼冠,包括冕綖,冕旒、充耳。冕綖是指冕冠的顶部,一般用木头做成,上裱细布,上黑下红,与冕服的颜色一致,前圆后方,代表天与地,前低后高倾斜,代表谦逊。冕旈,垂于冕綖前后,用五彩圆珠穿绳而成,一串是为一旒。帝王的冕旈有12旒,垂于目前。冕綖下面的是冠,由铁丝、漆纱、细藤等编织成圈。冠两旁各有一孔,用来穿插玉笄,固定发辫。另在笄的一端,系有一个丝带,从下巴绕过,系于另一端,用来固定冕冠。在两耳处,各悬垂着一颗珠玉,叫作“充耳”,这有提醒帝王勿听信谗言之意。

天子、公卿、士大夫参加祭祀以图案和冕旈的数目不同来区分身份等级,公卿、侯伯随帝王参加祭祀时,冕服上的章纹和冕旈数量会递减,如帝王用十二章纹,公卿用九章、九旒,侯伯用七章、七旒。天子在最隆重的场合还要足着赤絇履,是一种由绸缎制成的,系带的红色鞋子,而在其他场合则要穿白色或黑色的履。

冕服

牟服是仅次于冕服的礼服,也是最早的朝服,有皮牟、韦牟、冠牟等。爵牟是士阶层最高等的服饰。天子接受诸侯朝觐时穿的是皮牟。韦牟、冠牟都是用于军事场合或狩猎。此外,玄端也是一种朝会之服,因为大多用布帛制作,没有章纹彩线修饰,非常端庄持重,所以名作玄端。玄端是上自天子,下至于士,都可以穿的一种礼服。

这一时期的头衣不仅兼顾装饰和实用,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冠、冕是贵族的服装,巾则是普通百姓的头衣。平民是不戴冠的,但是仍然要留长发,所以平民就在束发后,上罩头巾,用布帛裹头。这一等级分明、严守礼度的冠服制度为历代沿用,虽有变革,但其基本的形制未变,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