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李疏桐在2014年发表的《当小船划进云彩的隧道里——浅论〈老人与海〉中的“童性”及其价值》一文中提到这样的观点:圣地亚哥老人身上充满了“童性”,这种“童性”是一种具有儿童天性般纯真率直、富有想象力、自由奔放而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内容体现,它是“硬汉子”形象背后柔软的一面,“童性”让老人的形象变得饱满而浑圆。李疏桐教授的观点颇具新意,我们沉浸于文本本身,会惊异地发现这一点。
首先,谈谈圣地亚哥老人和小男孩的关系。王枫老师在1999年发表的《论小男孩在〈老人与海〉中的作用》一文中谈到圣地亚哥老人与小男孩马诺林的亲密关系。确实,圣地亚哥老人与小男孩马诺林的相处,是小说中最为感人的情节内容。“老人教男孩钓鱼,男孩喜欢他。”孩子离开他时说:“是爸爸让我离开的。我是个孩子,所以我要听他的。”老人说:“我知道,这很正常。”圣地亚哥老人还会给孩子讲讲棒球,谈谈他心目中了不起的迪马吉奥,并且早上准时叫醒贪睡的小男孩。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老人对小男孩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这种感情是父子深情,是老人内心中最为柔软的一部分,是一种非常细腻的亲情,是硬汉背后的柔情。我们不必再说老人在与大马林鱼周旋、与鲨鱼展开殊死搏斗时想到了如亲人般的小男孩那种纯真的情感,单从当他被鲨鱼打败后的一段心理描写就可再次证明这一点——“他说:‘世上每一种事物都以某种方式在杀死其他的事物,钓鱼这件事无疑在杀死我,同时又让我活过来。是那男孩使我活过来的,’他想,‘我不能再自我欺骗了。’”老人从小男孩那里不断汲取生活下去的力量,当他叫醒酣睡的小男孩,向他真诚地道歉时,充分体现出老人对小男孩细腻的关心和体贴;当老人受尽挫折回家,小男孩的几次哭泣也反衬出他俩相濡以沫的至亲之情。这份真挚的感情是老人“硬汉子”形象背后的温情,不仅反衬出他与鲨鱼拼搏时的刚毅,也让这个“硬汉子”形象的塑造更加人性化,更加圆润动人。
然后谈谈圣地亚哥老人的自言自语。“长鳍金枪鱼,可以用来做个漂亮的鱼饵,看上去有十磅重”“快来啊,转身回来吧,闻闻这些沙丁鱼,多么鲜美。”“真希望孩子在这儿,我竟被一条鱼拖着走,简直成了拴绳子的缆柱了?”“有点耐心吧,手,我做这些全是为了你啊。”“可是你还没有睡过觉呢,老家伙。已经过了半天和一整夜,现在又过了一天,你一直都没有睡觉,你必须想个办法让自己睡一会儿。”……老人在船上自言自语,好像在与大海说,似乎又在与月亮和星星说,而我认为老人实际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孤独一人在海上与马林鱼周旋,与鲨鱼作殊死搏斗,他需要总结捕鱼的经验、砥砺坚忍的意志,排遣孤独带来的寂寞,等等。所以他怀念朋友,与睡眠作斗争,不断探寻着征服大鱼的策略。这是一个硬汉子的内心独白,也是一个老渔夫真实内心的反映。这是一个坚强而真实的渔夫形象,他的自言自语情状呈现出一个淳朴率真的老人形象,让读者绷紧神经、攥紧拳头为他捕捉大马林鱼时的遭遇而无限担心时,不禁莞尔。老人的“自言自语”让他的“硬汉子”形象更圆润丰满。(www.xing528.com)
最后谈点儿老人捕杀大马林鱼时的内心纠结。《老人与海》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情节——老人一直处在这样的“内心纠结”当中:他一方面爱着大鱼,另一方面又坚定决心要和它搏斗;他把它看作自己的伴侣,却坚持要杀死它。“鱼啊,我很爱你,也很尊敬你,可是今天结束之前,我一定要杀死你。”“这条鱼也是我的朋友,这样的一条鱼,我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可我又必须杀死它。幸亏我们还不必去捕杀那些星星。”这是一些让人费解的语句,却辐射了老渔夫真实的内心、质朴的性格。其实作者在写老人捕杀白色海龟积攒力量时也曾经有类似的心理描写,他喜爱绿海龟和玳瑁,他同情所有的海龟,但是他为了积攒斗争的力量又必须杀死海龟,猎取营养丰富的海龟蛋。有仁爱之心,但又以捕鱼为生,何况为捕这条大鱼已经耗费了那么多的心血和时间!为了战斗的胜利,圣地亚哥老人最终举起了捕杀的鱼叉。这使我们想起了与劲敌作殊死搏斗的时候,彼此惺惺相惜却各为其主不能化敌为友的情状。有专家说,文中的大马林鱼、鲨鱼是具有较大能量的自然力量或社会力量的象征。而老人深爱着大鱼,老人又必须以鱼为生,必须征服大鱼,这不正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某种微妙的关系吗?人类热爱自然却又必须挑战自然,并力图征服自然。李疏桐教授说:“童性”是在意识层面上对一种单纯、自然的原始状态的向往,是普遍存在于人类本性中最初的、最原始的感受,老人的内心纠结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渔夫真实的心理状态,充分展现了一个老渔夫真实原始的“童性”。老渔夫内心的纠结使“硬汉子”形象更细腻具体,更立体饱满,极具感染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