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登月、航天行走这些备受关注的活动相比,人们对于火箭发射卫星往往关注度并不高,一架火箭搭载的卫星数量更是几乎不为人知,其实一箭多星的发射更能体现航天技术的水平。
那么,一箭多星发射是不是一次发射的卫星数量越多,火箭就越厉害呢?把不同的卫星送入不同的轨道是不是难度很大呢?目前,世界各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如何呢?
这要从一箭多星发射的不同方式说起。相对于早期的一箭一星来说,能实现一箭多星发射当然是一种新的突破和提高。美国在1960年成功发射了一箭双星,随后在1961年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苏联更是实现了一箭八星发射的壮举;我国也早在1981年就使用“风暴一号”火箭实现了一箭三星的发射。
早期的运载火箭技术直接来自洲际导弹,而一箭多星的发射实际上也是洲际导弹技术的衍生,最早的一箭多星是对应洲际导弹的集束式多弹头。形象地说,就是“单次多放”,火箭末级天女散花般的一次或多次在大致相同的轨道上释放多颗卫星,如印度实施的一箭104星发射就是采用的天女散花集束式释放方式。
众所周知,洲际导弹早就步入多弹头分导式的时代,它的特点是通过弹头母舱的调姿和机动,将不同的弹头送入大相径庭的弹道,从而避免被敌方拦截弹一锅端的风险。(www.xing528.com)
一箭多星技术也有对应的方式,即“多次单放”。火箭末级分批次将多颗卫星送入不同的轨道,这种方式需要火箭末级或上面级具备多次点火和较长时间的飞行能力,其技术要比集束式释放难度更高。
要想实现这个能力,要求火箭必须有一个多次启动和长时间飞行的上面级。一箭多星多轨道发射在民用领域使用不多,尤其是微小卫星批量发射更是微乎其微。
目前,为了防止多颗卫星释放后发生碰撞,一般都采用多次释放方式,以印度利用PSLV火箭实施一箭104星为例,大小卫星的分离过程长达10分钟,这就需要火箭末级具备高精度调姿和轨道修正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