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嫦娥奔月,长期以来都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梦想。自1994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为探月活动做必要的准备。200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立项。三年后,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拉开了中国人探索月球的序幕。
“嫦娥一号”在距月面200公里的轨道绕行了近500天,获得了世界首幅三维立体全月图,最后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我国探月工程一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的时代。
2010年发射的“嫦娥二号”取得进一步的成果。它的工作轨道距月面仅100公里,获得了分辨率更高的三维影像、月球物质成分分布图资料,实现了六大工程目标和四项科学探测任务,获取了一批重要的科学数据。完成既定任务后,“嫦娥二号”开展了拓展试验,首先前往距地球150万公里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完成了一个完整周期的飞行探测;然后又飞到700万公里外,以最近不到1公里的距离与图塔蒂斯小行星擦肩而过,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最后,它飞到1亿公里之外,对我国深空探测能力进行了验证。
与“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卫星相比,探月工程二期项目的“嫦娥三号”的探测器技术跨度大、结构更复杂,使用新技术、新产品的比例达到80%。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实现了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的“软着陆”,并开展了巡视勘察和科学探测。2019年1月,随着“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完成,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五战五捷”。(www.xing528.com)
目前,计划于2020年年底发射的“嫦娥五号”,将正式为“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画上最后一个句号。
“三步走”战略成功后,中国探月工程也不会停下脚步,后续任务是建立月球科考站的初步模式,如果“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作为备份的“嫦娥六号”将被纳入下一阶段任务。
除了“嫦娥姐妹”,我国还于2014年发射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实现了中国航天器首次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对“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再入关键技术”进行了验证,为确保后续任务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