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4年,我国就正式开始了月球探测计划,工程领导小组赋予了它一个十分美好的名字—“嫦娥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命名,还间接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按计划,“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以及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探测器,甚至“嫦娥五号”探测器,其实都属于无人月球探测阶段,不过它们的用途又有所不同。
其中,“绕”为第一期,首先实现卫星绕月球飞行探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研制和发射能够探测月球的卫星,为后续工作铺路。绕月时可利用很多仪器对月球拍照、观测,“嫦娥一号”卫星就是为了完成第一期“绕月”使命而诞生的。
“落”为第二期,我们的探测器首先要完好无损地降落在月球上,才能载人上去。而探月飞船一般是主飞船绕着月球飞,将探测器降落到月球表面。探测完成后,探测器要么留在月球,要么回到绕月的飞船上。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开展“软着陆”和月球表面的勘察。因为月球距离地球很远,无线电指挥信号传达和反馈时间较长,这对超远距离通信技术,以及月球车自动运行和应对突发情况的程序研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www.xing528.com)
对此,“嫦娥二号”成为“嫦娥三号”的先导卫星,先验证了一部分关键技术,又对预选降落区域进行了探测。随后于2013年发射的“嫦娥三号”实现了月球软着陆,这也是我国航天探测器首次降落在地球以外的天体。
“回”为第三期,未来,我们的航天员不能当滞留的“嫦娥”,而要随航天探测器返回地球。同时,科学家们也需要在地球上的实验室里对月球样本进行分析。因此,这个阶段需要具备把月球车采集到的样品带回地球的技术。“回”不是指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回来,而是说登上月球的探测器能够回到地球,如“嫦娥五号”的任务就是无人自动采样返回。
与我国探月计划“绕”“落”“回”三步对应设计的三颗卫星一号、三号、五号,分别具有备份卫星二号、四号、六号,用来预防因突发事件而可能导致的计划拖延。不过,“嫦娥三号”已经成功完成了“落”的任务,它的备份卫星“四号卫星”便不必重复相同任务,仅需要承担其他任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