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产生电能,使用的燃料一般是放射性重金属铀/钚。《人民日报》上有这么个例子:1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火电厂需要的燃料每天要一列40节车厢的火车运送,而核电站所需要的燃料一年只需要一辆重卡运送即可,两者相差约10万倍。
其实,核电站跟我们常见的火电站、水电站一样,除了生成蒸汽的热源不同外,差异很小。在全球已拥有核电能力的国家中,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的核反应堆数量为世界前五位。目前,中国的核电站主要有四个,分别为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田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
新华网曾以秦山核电站为例向大家介绍了我国核电安全的四道屏障:
第一道屏障是耐高温、耐腐蚀的二氧化铀陶瓷型核燃料芯块,能把绝大部分的裂变产物滞留在芯块内。
第二道屏障用锆合金制成核燃料元件包壳管,将第一道屏障装进管内,它可以把核燃料及其裂变产物封闭起来,保证长期使用中不使放射性裂变物质逸出。
第三道屏障是将第二道屏障封闭在175毫米钢板制成的反应堆抗压力容器中,再次避免了放射性物质的泄漏。(www.xing528.com)
第四道屏障是高72.5米、外径38米、厚1米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圆柱形安全壳厂房,里面还内衬一层6毫米厚的钢板,这种厂房不但可以抵御龙卷风、地震以及喷气式飞机的撞击,还能承受住严重核事故下内部反应堆产生的巨大压力。
很多人对于核电站的安全存在顾虑,这都源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和日本福岛核事故。日本福岛核事故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是因为它的反应堆没有安全壳,在事故发生后不能把放射性物质包住。我国的第三代核电站“华龙一号”,还采用了先进的非能动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有电时能动,没电以后也能动,这一技术再次提高了反应堆的安全性。
此外,核电厂对于灾害的防护应该是世界上所有人造工程中最严格的。比如对地震的应对,核电厂建造时会对所在区域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万年一遇的地震)进行设防;对洪水的防护会考虑最大可能的洪水水位;对爆炸则会考虑方圆十公里范围内的各种可能发生的爆炸。通过这些苛刻的设计要求,核电厂才会被批准建造。
现在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站还在设计中增加了缓解严重事故的专用系统,要求就是不管前面分析的结果怎样,最后还要分析反应堆堆芯熔化的情况,从而保证即使堆芯熔化,放射性物质对场外的影响也有限。可以说,核电厂对放射性核元素是层层设防,以保证万无一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