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民族地区的借贷需求及影响研究

广西民族地区的借贷需求及影响研究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时期,广西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缺乏经商传统。清代以后特别是民国时期,受外界影响,少数民族经商的逐渐增多。[175]但大多数少数民族商贩的资本较小,经商的规模不能和汉族商人相比。根据以上的分析,在近代广西民族地区乡村的商业体系中,高利贷资本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为少数民族民众经商提供了资本。

广西民族地区的借贷需求及影响研究

古代时期,广西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缺乏经商传统。清代以后特别是民国时期,受外界影响,少数民族经商的逐渐增多。清代志书有载,兴安壮人“以耕种负贩为生。”[169]融县(今分属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壮族也“时携所织壮锦出售”。[170]民国时期,“从前瑶山所出之货物,如桐、茶、杉、竹、香信、兽皮、香草之类,皆由收买专卖,利润之数,居间者所得甚多,今则各地苗徭,多已自能入市买卖,至为快愉,闻者亦辗转相告,顷刻遍于特区”。[171]东兰县那烈乡的中和、江平、兰木圩,有小商贩40人,其中“壮族占40%,汉族占16%,瑶族占14%”。[172]南丹县壮族在“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这段时间,“家境困难的,则搞些行商小贩生意,上一墟期到甲墟贩些货物,下墟期赶到乙墟去售”。[173]苗族因受经商的汉族影响,“自行出外交易者也很多”。[174]回族因大多居住于城镇,经商者更多,在桂北地区,回族“80%以上以经商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175]但大多数少数民族商贩的资本较小,经商的规模不能和汉族商人相比。他们在经商资本不足时,往往依赖借贷解决,其中大部分属于高利贷

1.小商贩为解决资本不足问题而借贷

在广西民族地区,小商贩因经商而借贷的现象极为常见。如三江县(今三江侗族自治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侗族木材商人在缺少资金时借入高利贷购买木材,“借钱放排,以排卖出为期,时间大约二十天或一个月不定,利息也是三分”。[176]龙胜“有油桐、油茶林的农户和小油贩”向富商借入资金,“其利息高达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177]罗城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地区,“短期借债很普遍,多是贫困人家借来做生意资金,利息很高,一般200%左右。新村吴禧方解放前向富农借30元去做生意,每月交利息6元,依次类推一年本利102元,利率高得吓人”。[178]该县集环乡吴思潮是一个高利贷者,他有相当一部分款项放给小商贩,“在解放前每年约借出150~160元,利息按照35%~50%计算。……借钱做生意的索息50%”。[179]

2.小商贩进货时的借贷

一些少数民族小商贩在进货时因资金不足,向批发商赊入商品,待商品销售后再交还货款。清末时,太平土州(今属大新县)的壮族小商贩,常常从龙州的商号批发小商品如布匹、洋杂百货等到太平圩销售,“卖后交钱”给商号。[180]武鸣县府城圩(今南宁市武鸣区府城镇)“小商小贩一般受人剥削,很多人无资本,向地主借高利贷,圩上有‘贩手’,从外买回货物强迫当地的小商小贩购进,从中盘剥。”[181]东兰县那烈乡的“黄宝昌,自己没有本钱而向地主借钱做小贩,地主不给现钱,而给熟烟去卖作为借款,本来每斤熟烟价8角而议借价为9角,提高了一角,而且还限定十天还本,否则就得按10%纳月利。”[182]

3.部分农户农闲经商亦需借贷

近代时期,有部分少数民族农户因经营农业不足维持生活而在农闲时从事小规模贩运,因资本不足,他们往往求助于借贷。如在壮族地区,龙胜龙脊乡“有几家,每逢年节时,赊欠别人一、二头猪杀销给本乡及盘内屯,或挑往和平屯出售,大约每年有廿次,卖完后,再将钱给猪主”。[183]上林县高贤乡壮族农户大部分在农闲时从事小贩卖活动,如“灵村做米贩的农户占50%;王大全村十七户,只有一户不做米贩”。[184]这些“米贩”因缺少资金,就采取借贷方式经营,“有时还可以暂不付款,先从地主那里‘买’回稻谷,到第二个圩日将白米卖出后,才付款”。[185]这种所谓的“‘买’回”,实际上是小贩向有谷户借入。又如在瑶族地区,富川县(今富川瑶族自治县)“有些贫困农民,种田地不足以自活,于是向地主借了点钱到湖南涛圩去贩牛,有的几乎每个圩期都去”。[186]

从表面上看,少数民族民众在农闲时从事的小规模的贩卖活动似乎是商业行为,但由于其资本较小,其所贩卖的商品量因主要靠自己肩挑手提而十分有限,又须支付借贷的利息,故获利不多。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实际上是在出卖劳力,他们经商所得的利润实际上就是自己劳动的报酬。

根据以上的分析,在近代广西民族地区乡村的商业体系中,高利贷资本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为少数民族民众经商提供了资本。因这种借贷不是用于生活领域,债户在借入资金经商时,尽管需要支付较高利息,但若经营得当,也能获得一定收益,对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有一定积极意义。

【注释】

[1]刘宣:《南宁市近郊农民借贷调查之所见》,广西统计局编《统计月报》1936年11、12期合刊,第11页。

[2]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中法战争调查资料实录》,广西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第271页。

[3]邓赞枢修,梁明伦等纂:《雷平县志》第五编经济,二金融,民国35年(1946)油印本。

[4]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市志·经济卷》下册,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65页。

[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86页。

[6]张长弓:《九渡的傜胞》,《开明少年》1947年第30期,第58页。

[7]中共广西省委农村工作部编印:《广西农村调查——十五个乡农村经济状况调查研究》,1953年3月,第68页。

[8]路璋:《广西融县苗人农村经济调查材料》,《中国经济》1934年第7期,第4页。

[9]骆君彇:《农村概况调查报告书》,广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1932年油印本,第7页。

[1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220页。

[1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

[1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87页。

[1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1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38页。

[15]如同治四年(1865)大瑶山“陶妹勅借钱契约”写到:“立契借钱人陶妹勅,今因无钱急用,来到上秀村金扶竹出本银二两正,行利不加等收。”该契约藏于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编号为“契约7”。

[16]高原:《隆林仡佬族婚姻》,南宁师范学院广西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室编《广西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民俗调查》第4集,1983年11月印,第481页。

[17]龙瑞生:《北乡洞的婚俗——婚俗调查之三》,南宁师范学院广西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室编《广西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民俗调查》第5集,1984年11月印,第170页。

[1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页。

[1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78页。

[20]广西省统计局编:《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276页。

[21]黄玉田:《黄现璠》,政协扶绥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扶绥文史资料》第5辑,1998年,第53页。

[22]欧致富(1915—1999),广西田阳人,壮族。1929年参加农军,12月参加百色起义。历任红军、连长、连指导员、红三军团特派员、教导营长、援西军随营学校校长和作战科科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第2营副营长、营长、特务团参谋长,特务团副团长、特务团团长等职。解放战争后历任晋察冀野战军旅长、热中军分区司令员、热河军区师长、四野142师师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江西吉安军分区司令员、第55军副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广西军区司令员、广西区革委会副主任、广西军区党委第二书记、广西区党委常委、广州军区副司令和军区党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3]欧致富:《我的红军时代》,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24]欧致富:《我的红军时代》,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页。

[25]陆荣廷(1859—1928),壮族,原名亚宋,字干卿,广西省思恩府武缘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军事将领,旧桂系首领。

[26]陆君田、苏书选编著:《陆荣廷传》,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27]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编:《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79页。

[28]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广西僮族自治区水族社会历史调查》,1962年,第22页。

[29]该借据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东里革命陈列室。

[30]薛暮桥、刘端生:《广西农村经济概况调查报告》,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农村经济研究会印,1934年,第65页。

[31]广西统计局编:《柳城概况》,1934年6月,第29页。

[32]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编:《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79页。

[33]刘宣:《南宁市近郊农民借贷调查之所见》,广西统计局编《统计月报》1936年第11、12期合刊,第11页。

[34]陈善清、徐高:《农村家庭经济》,农村读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78页。

[35]千家驹、韩德章、昊半农编:《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6页。

[3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260页。

[37]莫炳奎纂:《邕宁县志》卷十八,食货志五,物产上,民国26年(1937)铅印本。

[38]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编:《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4页。

[39]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编:《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6页。

[40]任国荣:《傜山两月观察记》,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傜山调查专号》第四集,1928年第46、47期合刊,第15页。

[41]赖健生:《广西大藤傜山之傜民生活》,《建设研究》1939年第5期,第72页。

[42]赖健生:《傜山见闻速写》,《公余生活》1940年第8、9期合刊,第54~55页。

[43][美]格兰姆·贝克著,朱启明、赵叔翼译:《一个美国人看旧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3页。

[44]吴克宽、梁方津修,刘策群纂:《象县志》第四编,经济,第七项,农村经济,民国37年(1948)铅印本。

[45]《广西省动员委员会战地工作督导团检讨回忆纪录》,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档案,L004一001—00095,第19页。

[46]《分发赈款救济收复区贫农购买种籽肥料》,《桂政导报》1946年第4期,第11~12页。

[4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12页。

[48]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192页。

[49]周汝沆:《武鸣烟草栽培及运销实况》,《广西农业》1940年第3期,第174页。

[50]《解放前武鸣县陆斡公社及罗波公社社会经济调查资料》,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编《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3集,1984年11月,第188页。

[51]林文海:《漫话陆斡烟叶》,政协武鸣县文史学习委员会编《武鸣文史资料》第7辑,1993年,第93页。

[52]周汝沆:《武鸣烟草栽培及运销实况》,《广西农业》1940年第3期,第180页。

[53]柯定坤:《民国初期柳州城郊的个体商业简述》,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委员会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柳州文史资料》第9辑,1992年,第104页。

[54]钟达平译:《一九0九年日本调查所得柳州府的工商业及金融情况》,政协柳州市柳北区委员会编《柳北文史》第15辑,2002年,第43页。

[55]雨林:《新广西的乌托邦——垦殖水利试办区》,见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合编《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3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版,第604页。

[56]骆君彇:《农村概况调查报告书》,广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1932年油印本,第7页。

[5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22页。

[5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67~268页。

[5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44页。

[6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6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页。

[62]赵卓云:《关于大苗山少数民族地区互助合作发展情况的报告》(1955年11月6日),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编《广西民族工作档案选编》下册,1998年,第57页。

[63]路律良:《桂北黔南苗傜各部族的经济生活》,《旅行杂志》1944年第5期,第36页。

[6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

[65]路律良:《桂北黔南苗傜各部族的经济生活》,《旅行杂志》1944年第5期,第36页。

[6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90页。

[67]陈正祥:《广西地理》,重庆正中书局1946年版,第76页。

[68]沈吉苍:《广西苗族近况》,《新闻记者》1937年第2期,第27页。

[69]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6页。

[70]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7页。

[71]吕思勉:《燕石续札》,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68页。

[72]陈国洪、马伯良、王志国主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庭经济学》,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47页。

[73]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219页。

[74]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74页。

[7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29页。

[7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

[77]韦建明:《桂西农村高利贷问题》,《桂西日报》1947年2月1日,第2版。

[7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40页。

[7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26页。

[8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228页。

[8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55页。

[82]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大新县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96页。

[8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5页。

[8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61页。

[8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37页。

[8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7页。

[8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27页。

[8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79页。

[8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页。(www.xing528.com)

[9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仡佬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62页。

[9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388页。

[9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81页。

[93]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广西僮族自治区水族社会历史调查》,1962年,第21页。

[9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40页。

[9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79页。

[96]中央访问团(中南区)第一分团联络组编:《龙胜县南区龙脊村壮族社会调查》,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广西解放初期少数民族社会调查选编1951—1954年》,2007年10月,第113页。

[9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7页。

[9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389页。

[9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27页。

[10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35页。

[101]《广西龙胜县东区概况》(1951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广西解放初期少数民族社会调查选编1951—1954年》,2007年10月,第59页。

[10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52页。

[10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七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页。

[10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仫佬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83页。

[105]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广西解放初期少数民族社会调查选编1951—1954年》,2007年,第114页。

[10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389页。

[10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205页。

[108]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历史组编:《广西土司制度资料汇编》(油印本)第4册,1961年,第463页。

[109]欧卿义修,梁鼎新等纂:《贵县志》卷二,社会,生活状况,民国23年(1934)铅印本。

[11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13页。

[111]欧卿义修,梁鼎新等纂:《贵县志》卷二,社会,生活状况,民国23年(1934)铅印本。

[11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299页。

[113]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中法战争调查资料实录》,广西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第309~310页。

[114]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洛东乡壮族社会历史概况》,1965年,第52页。

[115]《解放前武鸣县陆斡公社及罗波公社社会经济调查资料》,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编《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3集,1984年11月,第198页。

[11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390页。

[117]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74页。

[11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79页。

[11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39页。

[12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38页。

[12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12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12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39~140页。

[12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109页。

[12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89页。

[126][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十四,藤州,事要,土产,竹枝霜。

[127][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器用门,药箭。

[128]羊复礼修,梁年等纂:《镇安府志》卷十二,物产,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

[129]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七,艺文,嘉庆十一年(1733)刻本。

[130]薛暮桥、刘端生:《广西农村经济概况调查报告》,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农村经济研究会印,1934年,第51页。

[131]广西省统计局编:《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192页。

[132]柯定堃、柯顺贵:《解放前柳州土法榨糖及糖业情况》,政协柳州市柳北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组编《柳北文史》第9辑,1992年,第76页。

[133]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7页。

[13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81页。

[13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136]吴半农:《“放糖花”(广西的高利贷)》,见千家驹编《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640页。

[137]陈大宁:《往军山林场视察日记》,《广西农林专刊》1934年第1期,第141页。

[138]莫炳奎纂:《邕宁县志》卷十五,食货志二,蔗农调查,民国26年(1937)铅印本。

[139]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8~9页。

[140]柯定堃、柯顺贵:《解放前柳州土法榨糖及糖业情况》,政协柳州市柳北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组编《柳北文史》第9辑,1992年,第78页。

[141]王培禧:《抗日前的大埔商业》,政协柳城县委员会学习文史委编《柳城文史资料》第4辑,1989年,第41页。

[142]韦建明:《桂西农村高利贷问题》,《西江日报》1948年11月2日,第3版。

[143]李文雄、覃辉修,曾竹繁纂:《思乐县志》卷三,经济,金融,民国37年(1948)石印本。

[144]吴半农:《“放糖花”(广西的高利贷)》,见千家驹编《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639~640页。

[145]《桂林市回民竹筷生产合作社调查情况报告》,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编《广西民族工作档案选编》上册,1998年,第273页。

[146]广西民族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课题组编:《广西回族和伊斯兰教史料汇编》,1996年,第34页。

[14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仫佬族毛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75页。

[14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223页。

[14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238页。

[15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402~403页。

[151]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编:《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7集,2000年12月,第166页。

[15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298页。

[153]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大新县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96页。

[15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158页。

[15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256~257页。

[15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259页。

[15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仫佬族毛难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158]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283页。

[159]伍辉映:《恶霸地主秦兰英的巧取豪夺》,广西临桂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临桂文史》第五辑,1992年10月,第192~194页。

[16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159页。

[161]中共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员会党史办公室编:《七年奋斗》(1949.11~1956.12),1991年,第298页。

[162]路律良:《桂北黔南苗傜各部族的经济生活》,《旅行杂志》1944年第5期,第46~47页。

[163]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05页。

[164]胡求真:《农业经济概论》,上海中华书局1941年版,第227页。

[16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44页。

[16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54页。

[167]胡希琼:《民国时期罗城的典当业》,政协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罗城文史资料》第7辑,1993年11月,第68页。

[168]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编:《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7集,2000年12月,第166页。

[169]傅恒等撰:《皇清职贡图》卷四,兴安县僮人,图说,辽沈书社1991年据武英殿刻本影印。

[170]傅恒等撰:《皇清职贡图》卷四,融县僮妇,图说,辽沈书社1991年据武英殿刻本影印。

[171]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广西特种教育》,1940年,第54页。

[17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142页。

[17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164页。

[174]路璋:《广西融县苗人农村经济调查材料》,《中国经济》1934年第7期,第6页。

[17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39页。

[17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51~52页。

[17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223页。

[17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仫佬族毛难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44页。

[17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仫佬族毛难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281页。

[18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364页。

[181]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编:《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3集,1984年11月,第255页。

[18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142页。

[18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88页。

[18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六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18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六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88页。

[18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6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