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广西仡佬族的人口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研究

近代广西仡佬族的人口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研究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仡佬族也是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于清代初期陆续从贵州迁来,清谢启昆《广西通志》有载:“仡来自黔中。”[401]其中“俫子”在1990年后被确认为仡佬族。关于近代广西仡佬族的人口情况,近代文献资料缺乏记载。据1953年调查,广西的仡佬族为291人,俫俫族898人。[405]仡佬族居住在山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水稻和其他农作物。清末至民国时期,仡佬族地区开始种植鸦片,民国30年种植最多,有“遍地洋烟”之称。

近代广西仡佬族的人口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研究

仡佬族也是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于清代初期陆续从贵州迁来,清谢启昆《广西通志》有载:“仡来自黔中。”[399]全部居住在今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德峨、长发岩茶、常么、者浪等乡及与隆林接壤的西林县八达区边境。[400]清《西隆州志》有载:“民有四种,曰仲家,曰侬,曰俫子,曰倮儸。”[401]其中“俫子”在1990年后被确认为仡佬族。

关于近代广西仡佬族的人口情况,近代文献资料缺乏记载。据1953年调查,广西的仡佬族为291人,俫俫族898人。[402]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广西仡佬族全部人口约400余人,[403]其中隆林各族自治县有仡佬族75户,共318人。[404]今隆林各族自治县弄麻寨,1958年时有仡佬族21户,人口111人,但“在清代,弄麻寨有100多户”。关于 仫佬族人口在民国时期减少的原因,据调查,有“土匪来烧杀”与“谋生比较困难”而迁徙、“疾病多”和“吸食鸦片而死去”等。[405]

仡佬族居住在山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水稻和其他农作物。清末至民国时期,仡佬族地区开始种植鸦片,民国30年(1941)种植最多,有“遍地洋烟”之称。[406]

综上所述,就分布地域而言,广西各少数民族呈“大聚居,小杂居”的分布态势,除回族主要居住在城镇外,大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在桂西南、桂西北、桂中大部分乡村及桂东北部分圩市村寨,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比较集中,有相当部分县(市、自治县)的少数民族甚至达到90%以上;而在桂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其分布呈散居和杂居状态。1952年,广西省政府商业厅的一份报告中对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情况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下表的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广西少数民族分布格局。

表1-1 20世纪50年代初期广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县份情况表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广西省人民政府商业厅关于广西省民族贸易工作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方针任务做法的方案》(1952年)中的统计数字[407]整理。(注:龙胜自治区即今龙胜各族自治县,大瑶山自治区即今金秀瑶族自治县,大苗山自治区即今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自治区即今三江侗族自治县,河池县即今河池市金城江区,罗城县即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宜山县即今宜州市,环江县即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武鸣县即今南宁市武鸣区,都安县即今都安瑶族自治县,镇都县即今天等县,龙津县今属龙州县,崇左县今属崇左市,邕宁县今属南宁市城区,隆林县即今隆林各族自治县,凌乐县今分属凌云、乐业县,百色县即今百色市,镇边县即今那坡县。)

另有十余县的壮族人口在2万以上,其中上林县壮族16万人,宾阳县壮族15万人,横县壮族8万人,柳江县壮族10万人,柳城县壮族8万人,融安县壮族6万人,石龙县(今属象州县)壮族17万人,来宾县(今来宾市兴宾区)壮族15万人,贵县(今贵港市)壮族18万人,灵川县壮族6万人,阳朔县壮族4万人,永福县壮族1.5万人,鹿寨县壮族9万人,上思县壮族8万人,荔浦县壮族6万人,[408]等等。

因对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尚未完成,部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数字尚未列入,上述数字与后来的统计有一定出入,如当时统计忻城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2.9%;邕宁县(今属南宁市城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3.5%;武鸣县(今南宁市武鸣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5.9%;田阳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9.8%。但据1990年统计,忻城县仅壮族就占总人口的89.98%。[409]邕宁县(今属南宁市城区)县壮族占总人口的91.16%,[410]武鸣县(今南宁市武鸣区)壮族占总人口的86.7%,[411]田阳县1995年壮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9.9%,等等。[412]这说明,因民族识别尚未进行,上述关于该县少数民族的人口统计数字是偏低的。再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族大量迁入少数民族地区,因此,上述地区少数民族占广西总人口的比例在近代时期应远高于上表统计数字。

与汉族地区相比较,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环境较汉族恶劣。从经济方式来说,除回族主要从事工商业外,其他的少数民族多属农耕民族,他们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一般比汉族落后,经济较汉族贫困,工商极不发达。

【注释】

[1]范宏贵:《广西汉族的来源》,见袁少芬、徐杰舜主编《汉民族研究》第1辑,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46页。

[2]刘锡蕃:《岭表纪蛮》绪言,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1页。

[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人口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4]范宏贵:《广西汉族的来源》,见袁少芬、徐杰舜主编《汉民族研究》第1辑,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46页。

[5]宾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宾阳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61页。

[6]杨应琚著,汪受宽校注:《据鞍录》,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4页。

[7]清朝实录馆编:《清高宗实录》卷176,“乾隆七年十月丁亥”条,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8]周诚之修:《龙胜厅志》,风俗,好古堂道光丙午(1846)刻本。

[9]莫炳奎纂:《邕宁县志》卷四十,社会志一,民族,僮族,民国26年(1937)铅印本。

[10]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下,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937页。

[11]蛋家,又称疍民,亦称连家船民,早期文献也称他们为游艇子、白水郎、蜒、蜑户等,是生活于中国福建闽江中下游及福州沿海等地水上的居民,古代以来他们多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1955年的民族识别调查后,中央认为疍民由于长期已同化于汉族,大部分失去了原本的民族特征和意识,因而认定为汉族的一部分。部分学者也认为疍民是汉族,据秦璞、徐杰舜考证,梧州疍民作为广西古老的汉族族群,为先秦时期分布于两广一带“越人”的后代,宋代以后逐渐演化为疍民(秦璞、徐杰舜:《河疍——梧州水上居民考察》上,《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第2期)。

[12]吴彦文:《广西之特种教育》,广西省政府教育厅编审室,1939年,第1页。

[13]吴彦文:《广西之特种教育》,广西省政府教育厅编审室,1939年,第1页。

[14]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上册,1947年,第195页。

[15]覃乃昌:《绪论 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广西》,见覃乃昌主编《广西世居民族》,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16]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人口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17]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上,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18]覃乃昌:《绪论 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广西》,见覃乃昌主编《广西世居民族》,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9]广西省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115页。

[20]莫一庸:《广西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7年版,第48页。

[21]张俊民:《广西农民生活的概况》,《广西农林学报》1935年第1期,第58~63页。

[22]陈世雄:《广西大籐傜山的妇女生活》,《妇女月刊》1944年第2期,第26页。

[23]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版,第31页。

[24]周诚之撰:《龙胜厅志》,风俗,道光二十六年(1847)刊本。

[25]广西统计局编印:《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161页。

[26]莫一庸:《广西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7年版,第48页。

[27]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僮,嘉庆六年(1801)刻本。

[28]清柱等修纂:《平乐府志》卷三十三,夷民部,傜僮,光绪三年(1877)重刊本。

[29]清柱等修纂:《平乐府志》卷三十二,风土部,风俗,光绪三年(1877)重刊本。

[30]清柱等修纂:《平乐府志》卷三十三,夷民部,傜僮,光绪三年(1877)重刊本。

[31]民国3年(1914)顾英明修《荔浦县志》所引,荔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3年翻印本,第173~174页。

[32]清柱等修纂:《平乐府志》卷三十三,夷民部,傜僮,光绪三年(1877)重刊本。

[33]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一,伶,嘉庆六年(1801)刻本。

[34]全文炳修,伍嘉犹等纂:《平乐县志》卷一,舆地志,厢里,光绪十年(1884)刻本。

[35]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36]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僮,嘉庆六年(1801)刻本。

[37]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38]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伶,嘉庆六年(1801)刻本。

[39]清朝实录馆编:《清世宗实录》卷一百二十,“雍正十年六月甲申”条,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40]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41]周诚之撰:《龙胜厅志》,冯德馨序,道光二十六年(1847)刊本。

[42]周诚之撰:《龙胜厅志》,李承霖序,道光二十六年(1847)刊本。

[43]周诚之撰:《龙胜厅志》,风俗,道光二十六年(1847)刊本。

[44]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僮,嘉庆六年(1801)刻本。

[45]钱元昌:《粤西诸蛮图记》,载周诚之修《龙胜厅志》,风俗,道光二十六年(1847)刊本。

[46]灵川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灵川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49页。

[47]荔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荔浦县志》,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857页。

[48]方光汉编辑:《广西》第4编,中华书局1939年版,第182页。

[49]蒙启鹏、黄诚沅纂修:《广西通志稿》,社会编,氏族二,各县市氏族,龙胜县,广西通志馆1949年油印本。

[50]《关于龙胜县民族民主建政的初步总结报告》,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广西解放初期少数民族社会调查选编1951—1954年》,2007年,第1页。

[51]张岳灵修,黎启动纂:《阳朔县志》第二编,社会,民族,民国25年(1943)石印本。

[52]黄旭初监修,张智林纂:《平乐县志》卷二,社会,民族,民国29年(1940)铅印本。

[53]平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平乐县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701页。

[54]平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平乐县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55]黄旭初监修,张智林纂:《平乐县志》卷二,社会,户口,民国29年(1940)铅印本。

[56]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57]何其英修:《柳城县志》卷之四,民事,民族,民国29年(1940)铅印本。

[58]王锦修:《柳州府志》卷三十,傜僮,附方言,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59]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狼,嘉庆六年(1801)刻本。

[60]王锦修:《柳州府志》卷三十,傜僮,附方言,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61]舒启修:《马平县志》卷二,地舆,傜僮,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刊本。

[62]舒启修:《马平县志》王锦序,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刊本。

[63]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僮,嘉庆六年(1801)刻本。

[64]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65]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66]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67]王锦修:《柳州府志》卷三十,傜僮,附方言,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68]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69]李文琰修:《庆远府志》卷十,诸蛮,乾隆二十年(1755)年。

[70]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71]清朝实录馆编:《清高宗实录》卷一五五,“乾隆六年十一月辛卯”条,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72]王锦修:《柳州府志》卷三十,傜僮,附方言,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73]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74]清朝实录馆编:《清高宗实录》卷一百五十七,“乾隆六年十二月庚申”条,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75]何其英修:《柳城县志》卷之四,民事,民族,民国29年(1940)铅印本。

[76]柳城县志编辑委员会编:《柳城县志》,广州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77]方光汉编辑:《广西》第四编,中华书局1939年版,第193页。

[78]柳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柳江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79]吴克宽等修:《象县志》第二编,社会,种族,民国37年(1948)铅印本。

[80]吴克宽等修:《象县志》第二编,社会,方言,民国37年(1948)铅印本。

[81]象州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象州县志》,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20页。

[82]夏敬颐,褚兴周纂修:《浔州府志》卷五十四,民俗,附傜僮种俗,据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抄,广西博物馆1961年油印本;唐朝绳修,覃先澄纂:《武宣县志》卷一二,纪事,风俗,梧州商业日报民国3年(1914)承印。

[83]武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武宣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84]忻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忻城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85]蒙启鹏、黄诚沅纂修:《广西通志稿》社会编,氏族二,各县市氏族,融县,广西通志馆1949年油印本。

[86]黄志勋修:《融县志》第二编,社会,民族,民国25年(1936)铅印本。

[87]金秀瑶族自治县志编委会编:《金秀瑶族自治县志·概述》,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88]合山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合山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89]来宾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来宾县志·概述》,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90]李文琰修:《庆远府志》卷十,诸蛮,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

[91]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92]李文琰修:《庆远府志》卷十,诸蛮,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

[93]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94]李文琰修:《庆远府志》卷十,诸蛮,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

[95]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96]林光棣修:《天河县志》卷上,舆地,户口,道光六年(1826)修抄本。

[97]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98]李文琰修:《庆远府志》卷十,诸蛮,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

[99]清朝实录馆编:《清世宗实录》卷三十六,“雍正三年九月辛丑”条,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100]林光棣修:《天河县志》卷上,舆地,永顺副土司,道光六年(1826)修抄本。

[101]林光棣修:《天河县志》卷下,艺文,道光六年(1826)修抄本。

[102]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僮,嘉庆六年(1801)刻本。

[103]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于成龙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

[104]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狼,嘉庆六年(1801)刻本。

[105]清朝实录馆编:《清高宗实录》卷119,“乾隆五年六月戊戌”条,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106]李文琰修:《庆远府志》卷十,诸蛮,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

[107]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08]李文琰修:《庆远府志》卷十,诸蛮,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

[109]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狼,嘉庆六年(1801)刻本。

[110]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11]傅恒等撰:《皇清职贡图》卷四,西隆州土、侬人,图说,辽沈书社1991年据武英殿刻本影印。

[112]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13]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14]清朝实录馆编:《清高宗实录》卷1120,“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乙卯”,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115]方光汉编辑:《广西》第四编,中华书局1939年版,第266页。

[116]蒙启鹏、黄诚沅纂修:《广西通志稿》社会编,氏族二,各县市氏族,河池县,广西通志馆1949年油印本。

[117]梁杓修,昊瑜等纂:《思恩县志》第二编,民族,民国24年(1935)铅印本。

[118]谭鹏星等主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119]梁杓修,吴瑜等纂:《思恩县志》第二编,社会,方言,民国22年(1933)铅印本。

[120]李志修:《宜北县志》第二编,社会,民族,民国26年(1937)铅印本。

[121]蒙启鹏、黄诚沅纂修:《广西通志稿》社会编,氏族二,各县市氏族,宜山县,广西通志馆1949年油印本。

[122]宜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宜州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123]江碧秋修:《罗城县志》卷二,民族,民国27年(1938)铅印本。

[124]蒙启鹏、黄诚沅纂修:《广西通志稿》社会编,氏族二,各县市氏族,罗城县,广西通志馆1949年油印本。

[125]杨家珍总纂:《天河县乡土志》,人类,中国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据民国抄本影印,第51页。

[126]昊家权主编:《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

[127]黄旭初修,岑启沃纂:《田西县志》第三编,社会,方言,民国27年(1938)铅印本。

[128]田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田阳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129]中央访问团第一分团联络组:《广西田东县民族概况》(1951年10月),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广西解放初期少数民族社会调查选编1951—1954年》,2007年,第344页。

[130]靖西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靖西县志·概述》,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131]平果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平果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132]那坡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那坡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133]凌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凌云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134]《隆林各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隆林各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编:《隆林各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135]田林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田林县志·概述》,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136]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僮,嘉庆六年(1801)刻本。

[137][清]瞿昌文:《粤行纪事》,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9页。

[138]吴九龄修,史鸣皋纂:《梧州府志》卷之八,田赋志,户赋,傜僮附,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139]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40]傅恒等撰:《皇清职贡图》卷四,岑溪县狼人,图说,辽沈书社1991年据武英殿刻本影印。

[141]吴九龄修,史鸣皋纂:《梧州府志》卷之八,田赋志,户赋,傜僮附,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142]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43]傅恒等撰:《皇清职贡图》卷四,贺县僮人,图说,辽沈书社1991年据武英殿刻本影印。

[144]韦冠英修:《贺县志》卷二,社会部,风俗,贺县华美商店民国23(1934)铅印本。

[145]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46]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僮,嘉庆六年(1801)刻本。

[147]陆焞纂修:《昭平县志》卷七,傜僮,同治八年至光绪十七年(1869~1891)刻本。

[148]陆焞纂修:《昭平县志》卷七,傜僮,同治八年至光绪十七年(1869~1891)刻本。

[149]陆焞纂修:《昭平县志》卷四,风俗,同治八年至光绪十七年(1869~1891)刻本。

[150]清柱等修纂:《平乐府志》卷三十三,夷民部,傜僮,光绪三年(1877)重刊本。

[151]陆焞纂修:《昭平县志》卷七,傜僮,同治八年至光绪十七年(1869~1891)刻本。

[152]清柱等修纂:《平乐府志》卷三十三,夷民部,傜僮,光绪三年(1877)重刊本。

[153]清柱等修纂:《平乐府志》卷三十二,风土部,风俗,光绪三年(1877)重刊本。

[154]韦冠英修:《贺县志》卷二,社会部,民族,民国23年(1934)铅印本。

[155]清柱等修纂:《平乐府志》卷三十三,夷民部,傜僮,光绪三年(1877)重刊本。

[156]董振胜等主编:《今日贺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7页。

[157]潘宝疆等纂修:《钟山县志》卷一六,杂记,傜僮,民国22年(1933)铅印本。

[158]韦洪宇主编:《钟山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7页。

[159]韦洪宇主编:《钟山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7页。

[160]玉昆山纂:《信都县志》卷二,社会,民族,民国25年(1936)铅印本。

[161]李树枏修,吴寿崧、梁材鸿纂:《昭平县志》卷七,夷民部,傜僮,民国23年(1934)铅印本。

[162]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63]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64]徐作梅修:《北流县志》卷之九,学校,风俗,光绪六年(1880)刻本。

[165]徐作梅修:《北流县志》卷之四,舆地,村庄,光绪六年(1880)刻本。

[166]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僮,嘉庆六年(1801)刻本。

[167]傅恒等撰:《皇清职贡图》卷四,贵县狼人,图说,辽沈书社1991年据武英殿刻本影印。

[168]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69]黄占梅修:《桂平县志》卷三十一,风俗,附傜僮种族考,民国9年(1920)粤东编译公司铅印本。

[170]贵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港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33页。

[171]黄占梅修:《桂平县志》卷三十一,风俗,附傜僮种族考,民国9年(1920)粤东编译公司铅印本。

[172]黄占梅修:《桂平县志》卷三十一,风俗,附傜僮种族考,民国9年(1920)粤东编译公司铅印本。

[173]《桂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桂平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1页。

[174]《桂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桂平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页。

[175]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76]郑湘畴纂修:《平南县鉴》第一编,人口,民族与语言,民国29年(1940)铅印本。

[177]清朝实录馆编:《清高宗实录》卷1053,“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庚寅”条,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178]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79]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僮,嘉庆六年(1801)刻本。

[180]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81]横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横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84页。

[182]谢钟龄修:《横州志》卷五,化蛮,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

[183]傅恒等撰:《皇清职贡图》卷四,太平府属土人,图说,辽沈书社1991年据武英殿刻本影印。

[184]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85]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86]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狼,嘉庆六年(1801)刻本。

[187]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九十三,诸蛮·蛮疆分隶,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188]《龙州纪略》卷上,建置一,乡村,暨南书院嘉庆癸亥年(1803)新镌。

[189]方光汉编辑:《广西》第四编,上海中华书局1939年版,第240页。

[190]方光汉编辑:《广西》第四编,上海中华书局1939年版,第252页。

[191]陈必明纂:《龙津县志》第四编,社会,民族,民国35年(1946)修纂草稿,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1960年翻印本,第39页。

[192]林剑平等纂修:《崇善县志》第二编,社会,民族,民国27年(1938)抄本。

[193]曾瓶山等纂修:《同正县志》卷七,民籍,种族,民国22年(1933)铅印本。

[194]曾瓶山等纂修:《同正县志》卷七,民籍,方言,民国22年(1933)铅印本。

[195]邓赞枢修,梁明伦等纂:《雷平县志》第二编人口,三人口之组成,民国35年(1946)油印本。

[196]方光汉编辑:《广西》第4编,上海中华书局1939年版,第248~249页。

[197]杨盟等修,黄诚沅纂:《上林县志》卷之六,社交部,方言,民国23年(1944)广西上林县图书馆铅印本。

[198]夏孟辉:《敌寇南侵中之广西》,《时代精神》1940年第1期,第67页。

[19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200]龙州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龙州县志·概述》,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www.xing528.com)

[201]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广西市县概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4页。

[202]宁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明县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203]凭祥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凭祥市志·概述》,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页。

[204]天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天等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205]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邕宁县志·概述》,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206]隆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隆安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207]武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武鸣县志》,广西人民出版1998年版,第1页。

[208]马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马山县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209]《上林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林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210]宾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宾阳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211]横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横县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93页。

[212]横县人口民族概况,广西横县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xhx.gov.cn/hxgk/whws/200911/hxgk20091109111056_44117.htm。

[213]肖永孜:《壮族人口》,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3页。

[214]肖永孜:《壮族人口》,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5页。

[215]覃兆福、陈慕珍编:《壮族历代史料荟萃》,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281页。

[216]周诚之撰:《龙胜厅志》卷二十八,风俗,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

[217]魏任重修,姜玉笙纂:《三江县志》卷二,社会,风俗,民国35年(1946)铅印本。

[218]李树枏修,吴寿崧纂:《昭平县志》卷七,夷民部,傜僮,民国23年(1934)铅印本。

[219]黄占梅修:《桂平县志》卷三十一,纪政,风俗,附傜僮种族考,民国9年(1920)粤东编译公司铅印本。

[220]羊复礼修,梁年等纂:《镇安府志》卷八,舆地志一,风俗,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

[221][清]王誊命纂修:《西隆州志》,风俗,1965年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图书馆康熙版本抄。

[222]沈其荣编:《民族工作手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8页。

[223]刘锡蕃:《岭表纪蛮·绪言》,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版,第1页。

[224]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版,第31页。

[22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常有将“花蓝瑶”误写为“花篮瑶”。如王同惠的《广西省象县东南乡花篮傜社会组织》(1936年)。根据20世纪50年代民族学者的调查和考证,瑶族改支系应称为“花蓝瑶”,原因是该支系“妇女的服装,都喜欢挑绣着色彩的斑斓的花纹。”“是以服装色彩而得名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219页。)

[226]胡列箭:《清后期广西瑶人分布的“山地化”(1820-1912)》,《清史研究》2014年第2期。

[227]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2页。

[228]闭元璋:《广西蛮荒概要》,《时事月报》1930年第2期,第119页。

[229]莫一庸:《广西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7年版,第48页。

[230]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度广西统计年报》,1947年,第23页。

[231]胡列箭:《民国时期广西瑶民的地理分布》,《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

[232]刘介:《现阶段的广西徭族》,《广西通志馆馆刊》1948年第3期,第4页。

[233][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外国门下,傜人。

[234]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诸蛮传一,诸蛮一,傜,嘉庆六年(1801)刻本。

[235]《广西巡抚涂宗瀛奏》,《申报》光绪三年(1877)9月5日,第3版。

[236]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诸蛮一,傜,嘉庆六年(1801)刻本。

[23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九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56页。

[238]刘宾一:《兴、全、灌、龙各县瑶叛与剿抚经过》(原载1933年《七军年刊》),见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122页。

[23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24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331页。

[241]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兴安县两金区、临桂县宛田区柳厄乡全州县东山区瑶族社会调查》,1963年,第7页。

[242]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诸蛮一,傜,嘉庆六年(1801)刻本。

[243]陈世雄:《广西大籐傜山的妇女生活》,《妇女月刊》1944年第2期,第26页。

[244]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版,第31页。

[245]刘锡蕃:《岭表纪蛮》,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版,第1页。

[246]庞新民:《两广傜山调查》,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75页。

[24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221~222页。

[248]融水苗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融水苗族自治县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677页。

[249]《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编:《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第72页。

[250]李文琰修,何天祥纂:《庆远府志》卷十,杂类志,据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复印。

[251]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诸蛮一,傜,嘉庆六年(1801)刻本。

[252]陈如金修,华本松纂:《百色厅志》卷三,舆地,风俗,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

[253]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版,第31页。

[25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各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25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页。

[25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六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95页。

[25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22页。

[25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45页。

[25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78页。

[26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316页。

[26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九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95页。

[26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41页。

[26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九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68页。

[264]清初为泗城直隶州。顺治十五年(1658年)升为泗城府。顺治十八年(1661)改为泗城军民府。雍正五年(1722年)复置泗城府。乾隆五年(1740年),泗城府置凌云县。民国元年(1912),废凌云县入泗城府。次年,废泗城府复置凌云县,隶属田南道。1950年1月5日,凌云县解放,仍称凌云县。1952年8月,凌云县、乐业县合并为凌乐县。1962年,撤销凌乐县,恢复凌云县、乐业县。

[26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26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26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77页。

[26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90页。

[26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

[27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59~60页。

[27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85页。

[27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九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18页。

[273]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诸蛮一,傜,嘉庆六年(1801)刻本。

[274]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诸蛮一,傜,嘉庆六年(1801)刻本。

[275]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诸蛮一,傜,嘉庆六年(1801)刻本。

[276]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版,第31页。

[27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61页。

[27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17页。

[27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71页。

[28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93页。

[281]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编:《〈清实录〉广西资料辑录》(一),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59页。

[282]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诸蛮一,傜,嘉庆六年(1801)刻本。

[283]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诸蛮一,傜,嘉庆六年(1801)刻本。

[284]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版,第31页。

[28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28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六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29页。

[28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288]刘宾一:《兴、全、灌、龙各县瑶叛与剿抚经过》,见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13页。

[28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八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05页。

[290]任国荣:《傜山两月观察记》,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傜山调查专号》第四集,第四十六、四十七两期合刊,1928年,第6页,

[29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八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3页。

[292]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诸蛮一,傜,嘉庆六年(1801)刻本。

[293]傅恒等撰:《皇清职贡图》卷四,罗城县盘傜人,图说,辽沈书社1991年据武英殿刻本影印。

[294]《广西巡抚涂宗瀛奏》,《申报》光绪三年(1877)9月5日,第3版。

[295]傅恒等撰:《皇清职贡图》卷四,罗城县盘傜人,图说,辽沈书社1991年据武英殿刻本影印。

[296]黄占梅修:《桂平县志》卷三十一,纪政,风俗,附傜僮种族考,民国9年(1920)粤东编译公司铅印本。

[297]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八,列传二十三,诸蛮传一,诸蛮一,傜,嘉庆六年(1801)刻本。

[298]任国荣:《傜山两月观察记》,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傜山调查专号》第四集,第四十六、四十七两期合刊,1928年,第4页,

[299]陈正祥:《广西地理》,重庆正中书局1946年版,第127页。

[30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50~55页。

[301]周诚之撰:《龙胜厅志》,原始,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

[30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76~77页。

[303]王誊命纂修:《西隆州志》,风俗,1965年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图书馆康熙版本抄。

[304][日]鸟居龙藏著,国立编译馆译:《苗族调查报告》下,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36版,第27、29、487、488页等。

[305][日]鸟居龙藏著,国立编译馆译:《苗族调查报告》下,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36版,第20页。

[306]陈世雄:《广西大藤傜山的妇女生活》,《妇女月刊》1944年第2期,第26页。

[307]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版,第31页。

[308]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广西省农村调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2页。

[309]广西统计局编印:《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161页。

[310]广西统计局编印:《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130页。

[311]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130页。

[312]雷雨:《广西西隆县苗冲纪闻》,广西民政厅秘书处出版,1933年,第3页。

[313]刘介:《广西特种教育》,1940年,第2~3页。

[314]陈正祥:《广西地理》,重庆正中书局1946年版,第127页。

[315]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编:《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电子计算机汇总),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年版,第218~219页。

[316]黄贤林、莫大同主编:《中国人口(》广西分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第47页。

[317]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134页。

[318]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度广西统计年报》,1947年,第23页。

[319][日]鸟居龙藏著,国立编译馆译:《苗族调查报告》下,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36版,第21页。

[320]魏任重修,姜玉笙纂:《三江县志》卷二,社会,民族,侗僮,民国35年(1946)铅印本。

[321]广西统计局编印:《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161页。

[322]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印:《中国少数民族简表》(补充本),1951年12月,第58页。

[323]魏任重修,姜玉笙纂:《三江县志》卷二,社会,民族,侗僮,民国35年(1946)铅印本。

[324]蒙启鹏、黄诚沅纂修:《广西通志稿》社会编,氏族二,各县市氏族,龙胜县,广西通志馆1949年油印本。

[325]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上册,1947年,第160页。

[326]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度广西统计年报》,1947年,第23页。

[32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25页。

[328]魏任重修,姜玉笙纂:《三江县志》卷二,社会,民族,侗僮,民国35年(11946)铅印本。

[32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25页。

[33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仫佬族毛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68页。

[331]温远涛:《仫佬族族源新探》,《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第132页。

[332]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九,列传二十四,诸蛮传二,列传二十四,僚,清嘉庆六年(1801)刻本。

[333]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印:《中国少数民族简表》(补充本),1951年12月,第96页。

[33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仫佬族毛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

[335]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九,列传二十四,诸蛮传二,列传二十四,僚,清嘉庆六年(1801)刻本。

[33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仫佬族毛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

[337]王昭武:《释“毛南”》,见谭永锦等编《毛南族研究文选》,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4页。

[33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仫佬族毛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339]梁杓修,吴瑜等纂:《思恩县志》第三编,政治,行政区划,民国22年(1933)铅印本。

[340]蓝阳:《试谈毛南族名称的由来》,见谭永锦等编《毛南族研究文选》,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

[341]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印:《中国少数民族简表》(补充本),1951年12月,第96页。

[34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仫佬族毛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81页。

[343]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九,列传二十四,诸蛮传二,列传二十四,伶,嘉庆六年(1801)刻本。

[34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仫佬族毛南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页。

[345]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757~758页。

[346]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宗教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7页。

[347]翁乾麟:《临桂县回族源流考略》,政协广西临桂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临桂文史》第5辑,1992年,第175页。

[348]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桂林市志》,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176~3178页。

[349]赵玳瞵、秦厚发:《灵川县回族简况》,政协灵川县委员会编《灵川文史》第8辑,2002年,第102页。

[350]灵川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灵川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54页。

[351]汤祖发等:《灵川县大圩镇回族》,政协桂林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45辑,2003年,第108~109页。

[352]阳朔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阳朔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10页。

[353]马明龙主编:《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19~20页。

[354]永福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永福县志》,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第159页。

[355]永福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永福县志》,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

[356]穆德全:《清代回族的分布》,《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第56页。

[357]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柳州市志》第七卷,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版,第7页。

[358]翁乾麟:《广西回族伊斯兰教史料汇编》,1996年,第20页。

[359]马明龙主编:《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360]翁乾麟:《生活在桂西壮族地区的回族》,《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第72页。

[361]马明龙主编:《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39页。

[362]马明龙主编:《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361页。

[363]马明龙主编:《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363页。

[364]段金录、姚继德主编:《中国南方回族经济商贸资料选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117页。

[365]莫炳奎纂:《邕宁县志》卷四十,社会志一,宗教,民国36年(1947)铅印本。

[366]广西省政府民政厅:《民国22年度广西各县概况·苍梧县概况》第一册,1934年,123页。

[367]马明龙主编:《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18页。

[368]翁乾麟:《生活在桂西壮族地区的回族》,《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第74页。

[369]邱树森主编:《中国回族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53页。

[370]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758页。

[371]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下册,1947年,第1195页。

[372]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下册,1947年,第1197页。

[373]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印:《中国少数民族简表》(补充本),1951年12月,第27页。

[374]广西统计局编印:《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1023页。

[375]以光后:《广西民族简介·回族》,《广西地方志通讯》1985年第3期,第26页。

[376]段金录、姚继德主编:《中国南方汉族经济商贸资料选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

[377]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广西少数民族》,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7页。

[378]马明龙主编:《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113页。

[379]翁乾麟:《生活在桂西壮族地区的回族》,《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第74页。

[380]《本省回民户口调查后之观感》,《月华》1939年第22~27期,第1页。

[381]以光后:《广西民族简介·回族》,《广西地方志通讯》1985年第3期,第26页。

[38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383]陈正祥:《广西地理》,重庆正中书局1946年版,第127页。

[38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74页。

[385]陈正祥:《广西地理》,重庆正中书局1946年版,第128页。

[386]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版,第31页。

[387]广西省统计局编:《广西年鉴》第三回,1948年,第196页。

[388]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度广西统计年报》,1947年,第23页。

[389]陈正祥:《广西地理》,重庆正中书局1946年版,第127~128页。

[39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74页。

[39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50页。

[39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393]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彝族简史·概说》,1963年,第1页。

[39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75页。

[395]陈国钧:《水家的地理分布》,见吴泽霖、陈国钧等著《贵州苗夷社会研究》,文通书局1941年版,第106~107页。

[396]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编:《广西少数民族妇女》,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第144页。

[39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39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399]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卷二百七十九,列传二十四,诸蛮二,仡,光绪十七年(1891)。

[400]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广西仡佬族解放前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64年,第1页。

[401]王誊命纂修:《西隆州志》,风俗,1965年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图书馆康熙版本抄。

[402]《广西省民族区域自治工作总结报告》(初稿),1953年5月17日,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编《广西民族工作档案选编》上册,1998年,第359页。

[403]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广西隆林磨基乡仡佬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64年,第1页。

[404]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广西仡佬族解放前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64年,第1页。

[405]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广西仡佬族解放前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64年,第2~3页。

[40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14~115页。

[407]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编:《广西民族工作档案选编》下册,1998年,第309~310页。

[408]《广西省人民政府商业厅关于广西省民族贸易工作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方针任务做法的方案》(1952年),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编《广西民族工作档案选编》下册,1998年,第309~310页。

[409]忻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忻城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版,第4页。

[410]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邕宁县志·概述》,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411]武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武鸣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412]田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田阳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