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仫佬族源于我国古代南方的百越族群,是广西的土著民族,在历史上有“姆佬”“木老”“木佬苗”“伶”“僚”等称呼。关于仫佬族的人口情况,清代和民国时期缺少统计。[333]据20世纪50年代调查,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宜山、忻城、柳城、罗城等县,其中宜山县有400人,忻城县有793人,柳城县有1170人,罗城县最多,有36895人。[334]由此可以认为,近代广西仫佬族的人口应在4万人以下。
仫佬族源于我国古代南方的百越族群,是广西的土著民族,在历史上有“姆佬”“木老”“木佬苗”“伶”“僚”等称呼。[330]前文在叙述侗族族源时说到,侗族也自称“伶”,但《庆远府志》所记的伶为仫佬族,《龙胜厅志》记载的伶为侗族。[331]
仫佬族主要聚居在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今宜州、融水、柳城、忻城、都安、柳江、环江、河池等县(市、自治县、县级市)及柳州市郊等地亦有少量分布。嘉庆《广西通志》有载:“天河僚在县东,又名姆佬”,“天河县……多夷种,而处四境者,又各不同,东则狳僚,名日姆佬”。“宜山姆佬即僚人,服色尚青,男衣短袂,老者衣细褐,女则短袂长裙”。[332]上述风俗习惯和语言,皆与现在仫佬人特征符合,可知“仫佬”即“姆姥”的异写。
关于仫佬族的人口情况,清代和民国时期缺少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于1951年12月刊发的《中国少数民族简表》称:“木佬……广西罗城县亦有之。”[333]据20世纪50年代调查,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宜山(今宜州市)、忻城、柳城、罗城(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县,其中宜山县有400人,忻城县有793人,柳城县有1170人,罗城县最多,有36895人。[334]由此可以认为,近代广西仫佬族的人口应在4万人以下。(www.xing528.com)
仫佬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力耕作”[335],种植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是红薯、荞麦、花生、玉米、黄豆、棉花等。[3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