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河东区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预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6亿元,税收比重达到87%,结构明显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河东区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并不断巩固。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
高标准实施“五大对接工程”,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国电投、中航建、中建六局、中铁物资等一批央企国企二级总部成功落地。中海、中储、中粮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投资总量近300亿元。完成金贸产业园区城市设计阶段性方案,中能建自主创新产业园基本建成。园区配套路网不断完善,整体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二)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速
“金贸河东”取得新进展。渤海银行总行迁入我区,实现持牌法人金融机构零的突破,并成功在香港上市,全区各类银行品牌28个,存贷款余额2700亿元。商务商贸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形成了以7座商业综合体、8家大型超市为核心的中心城区东部新商圈。夜间经济活力绽放,“老门口” 夜市列入全市重点示范街区,棉三、嘉里汇夜市成为网红打卡地。累计打造亿元楼宇24座,盘活率和使用率居中心城区首位,海河东岸新经济新业态聚集初步显现。新兴产业加快壮大。引入易众包、深圳红海人力、上海杏泽、易居网等9个平台类项目落户,互联网平台经济形成新支撑。香港影谱互动、快仓智能科技等一批信创企业签约落地,信创产业优势初步显现。总部经济加快聚集,全区总部企业数量达到29家。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累计入库561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累计超过100亿元。16家科技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4家科技企业完成OTC挂牌。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0家,雏鹰企业96家、瞪羚企业8家,天津市医药集团研究院成为中心城区首家大型医药研究总部。人才支撑效果凸显。累计建成6家科技园区、1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海河英才”落户8436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6.07万人。
(三)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深化。建立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稳步推进政府债务化解。强化金融风险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强化审计监督,积极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脱贫攻坚成果丰硕。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6亿元,累计完成消费扶贫1.45亿元,助力甘肃省迭部县、宁县实现脱贫摘帽。深化与长春市二道区对口合作,促进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年平均浓度由2015年的70微克/立方米降至目前的48.6微克/立方米,2020年达标天数市内六区排名第一,优良天数超过251天,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河道断面水质持续好转,连续三年达到Ⅲ类及以上优良标准。已用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贯彻实施“津八条”“民营经济19条”“惠企21条”等一系列政策。深入推进“一制三化”改革,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一个工作日以内,除特殊事项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办理率达到83%。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梳理区属国有企业产权股权,依据功能定位打造三家平台公司。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累计利用外资超过1.12亿美元,招商引资总投资额达1700亿元,进出口额实现287.6亿元。
(五)生态宜居城区建设成效显著(www.xing528.com)
坚持规划引领布局。科学编制河东区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累计实施地毯厂等27个地块2620亩土地整理,出让阳光里、工业大学3号地等9个地块540余亩土地,汪庄子1号地、韶山道平房等50个地块1800余亩土地实现净地,为增强发展后劲提供载体和空间。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建成万达中心等30个重点项目,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建成龙峰嘉园、龙峰馨园等27.4万平方米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智慧城市提速建设。提升5G网络覆盖率,新建5G基站178处,升级改造1032处。持续开展“1001工程”,郑庄子等3处110KV变电站完成建设。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新建提升改造程昆道、万庆道等19条道路。完成护仓河截污工程,累计完成1159处雨污混接点改造,有效解决5处低洼片区积水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区改造加快实施。完成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任务,累计征拆房屋45万平方米,1.5万户居民受益。累计改造老旧小区473个1572万平方米。治理违章建筑126万平方米,解决历史遗留产权证问题6669件。改燃并网锅炉房16座,完成供热改造2252.2万平方米。美丽城区加快创建。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提升绿化面积136.61万平方米,新建提升8座公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2%。累计创建市级美丽社区105个。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旧楼区改造接管项目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河东区被评为“2020年度市级旧楼区长效管理工作示范区”。在全区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并创建6个精品小区。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提升改造公厕76座。“创文创卫创城” 工作成效明显,完成国家卫生区创建任务,成功入选市级文明城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稳步推进。全社会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城区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六)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工程加大投入。连续五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比例达到86.4%,比2015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以创业带动就业,累计新增就业16.5万人,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6%以内,零就业家庭连续五年动态为零。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救助政策,连续提高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供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等标准,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12.3亿元,社会救助绩效考核工作被评为全市优秀等次。建成42个关爱失独家庭的“康乃馨之家”、7个服务流动人口的“蒲公英之家”。“一老一小”问题有效缓解。实施促进养老服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12个街道37家日间照料中心全部市场化运营,开办老人家食堂176座,实现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覆盖,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基本形成。实施学前教育资源建设两年攻坚行动,累计新增各类幼儿园60所,新增幼儿学位16150个,幼儿园公办率达到64.2%。便民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提升改造标准化菜市场18家,培育早餐示范店13家,投放蔬菜大篷车30辆,打造天山路等7个社区商业中心。
(七)社会事业协调推进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建成太阳城学校等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凤凰小学等3所小学,改扩建2所学校,加固改造6所学校。推进优质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成立4个教育集团,4所高中被评为天津市“特色鲜明学校”。成立12家医联体专家工作室,完成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家庭医生签约居民29.5万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100%,成功创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市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备。完成河东区文化馆、河东区图书馆嘉华中心馆项目建设,实现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101项。建成体育公园9个,投放健身器材3860件,成功举办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市区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赛事,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5.8%,比2015年提高5.8个百分点。法治河东建设全面提速,连续十年获得市依法行政考核优秀等次,“七五”普法圆满完成。平安河东建设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和消防形势持续稳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2020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亡人、零事故。退役军人服务、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加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八连冠。深化开展保密教育培训工作,区档案馆达标建设顺利推进,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各项指标全部完成,区政府质量工作评价等级达到A级,第七次人口普查完成阶段任务目标。外事、统计、地方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决策部署落地落实,高位推动中央和市委巡视问题整改,以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诠释忠诚担当,践行初心使命。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坚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深化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完善为民服务网络,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大幅精简会议文件,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厉行勤俭节约,“三公” 经费支出持续下降。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政治生态得到持续净化。
各位代表,去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主动担当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独特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全力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积极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依法科学精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眼抓“六稳”、促“六保”,积极落实系列政策措施,分级分类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全面有序恢复生产经营秩序。主要经济指标在第三季度就实现了扭负为正,全区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经过全区上下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守护了河东安全,守卫了群众安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河东力量。
各位代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中央和市委、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历届区领导班子接续努力打下的良好基础,也得益于市区有关部门、驻区解放军、武警部队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得益于全区广大人民的勠力同心,不懈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河东区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关心支持河东区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对新形势的认识不够深入。主动谋发展、求突破的意识亟待加强;二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三是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亟待提升;四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配置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法治化、精细化管理亟待加强;五是干部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比较突出,担当作为、敢闯敢干的工作作风亟待强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