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软件越来越复杂,同时硬件的价格不断下降,软件的费用在整个应用系统中所占比重急剧上升,从而使人们对程序设计的要求发生了变化。20世纪50年代,因为计算机内存小、速度慢,人们往往把程序的长度和执行速度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费尽心机缩短程序的长度,减少存储量,提高速度。而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人们首先强调程序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然后才是效率。目前,程序设计的方法主要有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利用软件生成工具的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程序设计方法,成功的程序设计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可维护性
由于信息系统要求的不确定性,系统需求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因此就必须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和调整,为此,就要对程序进行补充或修改。此外,由于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换代也需要对程序进行相应的升级。
MIS的寿命一般是3到10年的时间,因此程序的维护工作量相当大。一个不易维护的程序,用不了多久就会因为不能满足应用需要而被淘汰,因此,可维护性是对程序设计的一项重要要求。
2.可靠性
程序应该具有较好的容错能力,不仅正常情况下能正确工作,而且在意外情况下应便于处理,不致因产生意外的操作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而言,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程序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数据存取的正确性、操作权限的控制等。对于这些问题,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阶段就应该有充分的考虑。(www.xing528.com)
3.可理解性
程序不仅要求逻辑正确、计算机能够执行,而且应当层次清楚、便于阅读。这是因为维护的工作量大,程序维护人员经常要维护他人编写的程序,一个不易理解的程序将会给程序维护工作带来困难。
4.效率
程序的效率指程序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近年来,随着硬件价格大幅度下降、性能不断完善,程序的效率性要求较低。相反,程序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则日益重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既能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又能降低程序的出错率,从而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此外,程序效率与可维护性、可理解性通常是矛盾的。在实际编程过程中,人们往往牺牲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换取较高的系统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片面地追求程序的运行效率不利于程序设计质量的全面提高。为了提高程序设计效率,应充分利用各种软件开发工具,如MIS生成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