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代出版与新闻传播研究:政治不清明时期的谣言与童谣

五代出版与新闻传播研究:政治不清明时期的谣言与童谣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帝在京师,颇为谣言所属,洎朱友谦、郭崇韬无名被戮,中外大臣皆怀忧慑。《旧五代史》的“后唐本纪”中共3例“谣”、1例“童谣”,可见当时政治不太清明。这说明当时民间童谣的传唱并不鲜见,至于究竟是哪些童谣、童谣内容如何,因为资料的缺失而不可考证了。《十国春秋》有“谣言”18例。这些都是王建为杀害刘知俊造的谣言。及边镐俘马氏,镐为言所逐,而言亦被害。

五代出版与新闻传播研究:政治不清明时期的谣言与童谣

“谣言”在《旧五代史》中出现两例,用法不太一样,兹列举如下:

(刘知俊降前蜀)先是,王建虽加宠待,然亦忌之,尝谓近侍曰:“吾渐衰耗,恒思身后。刘知俊非尔辈能驾驭,不如早为之所。”又嫉其名者于里巷间作谣言云:“黑牛出圈棕绳断。”知俊色黔而丑生,棕绳者,王氏子孙皆以“宗”“承”为名,故以此构之。伪蜀天汉元年冬十二月,建遣人捕知俊,斩于成都府之炭市。(卷十三)

这是前蜀国建立者王建为了杀害功臣而故意制造的谣言,为其杀戮作舆论上的准备。因刘知俊相貌又黑又丑,民间可能有人称之为“黑牛”的说法,所以王建故意让人来传播大黑牛刘知俊要造反、王建子孙“宗”字辈要断送在他手里的谣言。不久之后,刘知俊果然被杀。

十二月,帝朝于洛阳。是时,庄宗失政,四方饥馑,军士匮乏,有卖儿贴妇者、道路怨咨。帝在京师,颇为谣言所属,洎朱友谦、郭崇韬无名被戮,中外大臣皆怀忧慑。诸军马步都虞候朱守殷奉密旨伺帝起居,守殷阴谓帝曰:“德业振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公可谓振主矣,宜自图之,无与祸会。”帝曰:“吾心不负天地,祸福之来,吾无所避,付之于天,卿勿多谈也。”(卷三十五)

这里为“谣言”所伤害的“帝”指的是李嗣源,他功勋卓著,而庄宗昏庸不堪,有人传言只有他才能安定天下。

《旧五代史》的“后唐本纪”中共3例“谣”、1例“童谣”,可见当时政治不太清明。

(1)制曰:理国之道,莫若安民;劝课之规,宜从薄赋。庶遂息肩之望,冀谐鼓腹之谣。(卷三十)

(2)诏曰:今则潜按方区,备聆谣俗,或力役罕均其劳逸,或赋租莫辨于后先,但以督促为名,烦苛不已。(卷三十三)

(3)大理少卿康澄上疏曰:臣闻安危、得失、治乱兴亡,诚不系于天时,固非由于地利,童谣非祸福之本,妖祥岂隆替之源?(卷四十三)

后唐明宗时,康澄上书,认为要注重民本,而不要轻信民间的童谣。这说明当时民间童谣的传唱并不鲜见,至于究竟是哪些童谣、童谣内容如何,因为资料的缺失而不可考证了。

(4)摄中书令李愚宣册书曰:“……人谣再洽,天命显归,须登宸极之尊,以奉祖宗之祀。”(卷四十六)

《新五代史》有“谣言”两例,第一例与《旧五代史》同为“黑牛出圈棕绳断”,不再赘述;第二例如下:

越州董昌反。昌素愚,不能决事。临民讼以骰子掷之而胜者为直。妖人应智、王温、巫韩媪等,以妖言惑昌。献鸟兽为符瑞,牙将倪德儒谓昌曰:曩时谣言有罗平鸟主越人祸福……(卷六十七)

《十国春秋》有“谣言”(含谣、童谣)18例。

(1)王切责匡时。匡时请死哀赦之,斩象于市。先是谣言云:杨老抽嫩鬓,堪作打钟搥。至是应焉。(卷二)

天祐三年(906年)盘踞江西的钟传去世。因不满兄长钟匡时为节度留后,钟匡范投靠淮南杨渥。杨渥遂派人攻江西,破洪州(今南昌),俘虏了钟匡时。“杨老抽嫩鬓”即指杨行密的儿子杨渥,军事水平也非同一般。

(2)—(3)冬十月,徐温出庐江,公蒙为楚州团练使。十一月,武宁节度使张崇侵梁安州。十二月团结民兵,从御史台主簿卢枢言也。是时有童谣云:东海鲤鱼飞上天。又有谣云:江北杨花作雪飞,江南李树五团枝,李花结子可怜在,不似杨花无了期。(卷二)

(4)先是江南童谣有云:东海鲤鱼飞上天。鲤者,李也;东海,徐之望也。盖言李氏起自徐氏,而为君也。至是遂验。(卷十五)

例(3)和例(4)讲的都是李昪(徐知诰)在公元937年即将取代杨吴政权的事情。“东海鲤鱼飞上天”,即民间传言李昪(东海鲤鱼)要称帝(飞上天)了。

(5)湘中谣言:马去不用鞭。至是而验。(卷二十二)

南唐边镐攻打完长沙后,因治理无方、过于宽容,使南唐占领的南楚地盘得而复失。“马”指统治南楚的马氏家族,“鞭”和“边”谐音,指边镐。

(6)乾德中,童谣云:我有一帖药,其名为阿魏,卖与十八子。盖魏氏卖国与李之兆也,(王)宗弼实应之。(卷三十九)

(7)(刘)知俊为人黔色,其生岁在丑。高祖之诸子皆以“宗”“承”为名,乃于里巷构为谣言曰“黒牛出圈综绳断”。(卷四十二)

例(6)讲的是王宗弼出卖蜀国之事。王宗弼(?—925),本名魏弘夫,所以民间称之为“阿魏”,他是前蜀开国者王建的养子,前蜀大将,被封为“齐王”。王衍继位后他执掌军权。925年,后唐伐蜀如此“顺利”,有王宗弼的一份“功劳”。他迫使王衍降唐,希望可以维持自己在前蜀西川地区的势力。但后唐招讨使郭崇韬认为他不可靠,把他杀了。(www.xing528.com)

例(7)还有一种说法:黑牛无系绊,棕绳一时断。这些都是王建为杀害刘知俊造的谣言。

(8)又兴王府童谣曰:羊头二四,白天雨至。宋师入城之日,适辛未年二月四日,而雨者王师如时雨之义。(卷六十)

这是宋代灭南汉时在广州出现的童谣,“预言”南汉即将亡国。“羊”即羊年,即辛未年(971年)。“羊头”即辛未年年头,而且这则童谣还给出了具体的时间,即农历的二月四日。五代时期,儒、释、道并行,释道两界往往喜欢故作预言式的论断,故弄玄虚,制造舆论,以显示法力的高深莫测、料事如神。宋代《青箱杂记》说该童谣在南汉灭亡前二十年就流行了,这显然留下了当权者控制舆论的痕迹。从南汉灭亡的时间上判断,它极有可能是宋朝统治者在军事进攻前有意散布的一次心理战、舆论战,从民心、军心上动摇南汉的信心,让他们觉得南汉灭亡是“天意”,只有顺应天意,才是正确的。可见,在民间传播过程中,在信息、新闻、舆论的战场中各方势力从未缺席。

(9)童谣云:湖南有长街,栽柳不栽槐。百姓任奔窜,搥芒织草鞋。识者以为:长街者,内外路也;不栽槐者,兄弟失孔怀也。草鞋者远行所服,百姓逋逃之义也,其豫兆有如此。(卷六十九)

(10)初,童谣云:鞭打马,马急走。至是遂验。辛未,镐遣先锋指挥使李承戬将兵如衡山,趣王入唐。(卷六十九)

(11)又民谣曰:三羊五马,马子离群,羊子无舍。识者谓湖南与淮南国祚,实应之。(卷六十九)

(12)马氏将乱,湘中童谣曰:“马去不用鞭,咬牙过今年”。及边镐俘马氏,镐为言所逐,而言亦被害。(卷七十)

(13)(庞)巨昭曰:自今以后,马氏当五主;杨氏当三主。盖得之童谣云,后皆如其言。(卷七十三)

例(9)至例(12)都与南楚(亦称“楚”“马楚”)、杨吴政权有关。

例(9)中,“街”“槐”“鞋”在湖南方言中皆押/ài/韵,谐音。童谣反映了南楚政权兄弟不和,以致内乱、百姓四散。

例(10)至例(13)讲的是边镐入楚、马氏南楚政权覆灭之事。“鞭”与“边”是谐音,指边镐,“马”即马希萼。南楚政权兄弟不和,以致内乱;而南唐边镐入楚,导致马希萼政权垮台。

景福元年(892年),蔡州军枭雄孙儒战死,其部下大多向杨行密投降了,只有刘建锋和马殷收拾残兵败将,南走江西。后来经过多年的努力,马殷在湖南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号称“南楚”。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以长沙为中心建立的政权。930年马殷死,留下了“兄终弟及”的遗命。这为后来的“南楚”政权埋下了祸根。马殷次子马希声继承父位后于932年去世,接着老三和老四争夺王位。结果马殷第四子马希范继位。这个奢侈无度、横征暴敛的马希范作威作福了十五年,后来马希广继位。马希萼起兵夺位,950年马希广兵败被杀。于是马希萼自立为楚王,但马希萼仅当了八九个月的楚王,又被弟弟马希崇发动政变推翻。949年到951年的这段争夺王位的战争被称为“众驹争槽”。951年11月,南唐乘南楚内乱,派大将边镐率兵攻占长沙,一举灭楚。还有一种说法是马希崇为了保命,暗中勾结南唐灭楚。但后来马殷旧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

例(11)和例(13)还涉及杨吴政权的政治变乱。“三羊”即“三杨”,指杨吴政权只有三代,结果也的确如此——吴国自杨行密死后,历经杨渥、杨隆演、杨溥三位君主后,被权臣篡夺。“五马”指马殷死后“南楚”历经马希声、马希范、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五位君主后灭亡。例(13)中这个童谣据说是容州(今广西北流市)刺史、星象学家庞巨昭投奔长沙时的预言。

(14)妖人应智、王温、巫韩媪等以妖言惑昌。有老人献伪谣曰:欲识圣人姓,千里草青青;欲知天子名,日从日上生。昌赠老人百缣。(卷七十七)

(15)曩时谣言:有罗平鸟,四目三足,主越人祸福。民间多图其形祷祠之……(卷七十七)

例(14)和例(15)是关于吴越建国前期钱镠的上司董昌称帝的事,他愚昧而迷信。民间的一些谣言、段子就把他迷得七荤八素、忘乎所以,后因反唐称帝而被杀。

(16)先有谣曰:风吹杨叶鼓山下,不得钱郎戈不罢。至是果验。(卷八十)

(17)先是,王治世子府,谣言曰:何处有鹿脯?(卷八十三)

(18)又闽人谣云:潮水来,岩头没,潮水去,矢口出。矢口,知字也,岩死而潮立,潮死而审知继之,其言遂验。(卷九十)

例(16)是《吴越备史》中的内容,讲的是吴越国忠懿王钱俶(929—988)早年治理闽地的事情。南唐趁闽地内乱出兵讨伐,却无功而返,被吴越国捡了一个便宜。因此,民间有“风吹杨叶鼓山下,不得钱郎戈不罢”的传谣。当时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垒城的甓上皆有铜钱的文字,似乎冥冥中昭示着这一城池终将归于钱氏政权。

例(17)也是原载于《吴越备史》中的内容,讲的是钱弘僔年仅16岁英年早逝的事情。

例(18)讲的是大顺二年(891年),福建观察使陈岩患病后,由王潮接管军政大事,王潮之后由王审知继任,后王审知在闽称王。民间的童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闽地政权更替的社会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