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是乱世,新闻传播也呈现出独特的形式,即以军事、政治事件的传播为主。此外,它还有其他一些时代特点。
1.唐末驿站管理混乱、传播新闻和信息的功能大大降低
五代时中原王朝的面积大大缩水,这使得各地邮驿难通,新闻的传播功能大大降低。盛唐时期(龙朔年间)的国土面积为1237万平方公里,而到了朱温称帝时仅有约5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盛唐时的4.5%。在唐代,由于节度使是驿站管理的最高长官,这就使各地的驿站有的被各地势力所占据,有的充当前沿阵地,有的就荒废掉了。
后梁开平元年九月(907年),朱温上台后下了一道诏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驿站的现实状况:
敕以“近年文武官、诸道奉使,皆于所在分外停住,逾年涉岁,未闻归阙。非惟劳费州郡,抑且侮慢国经。臣节既亏,宪章安在?自今后两浙、福建、广州、安南、邕、容等道使,到发许住一月;湖南、洪、鄂、黔、桂,许住二十日;荆、襄、同、雍、镇、定、青、沧,许住十日;其余侧近歇泊(文渊阁版及影库本作“不过”)三五日。凡往来道路,据远近里数,日行两驿。如遇疾患及江河阻隔,委所在长吏具事由奏闻。如或有违,当行朝典,命御史点检纠察,以儆慢官。”(《旧五代史》卷三)
以上文字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驿站往往为一些官员占用,他们因时局变乱而久居在此。二是邮驿系统因为战乱而无人管理,以至于官方不得不再次重申:凡是邮驿差使,一般每天要行两驿,即不管骑马还是坐车,一天要有六七十里的行程。朱温篡位后社会的混乱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还有相关的例子表明,邮驿不通,各地的新闻和消息都比较闭塞。《旧五代史》中有“音驿不通”2例,“音驿断绝”3例。例如:
天祐七年,周德威援灵、夏。党项阻道,音驿不通。(《旧五代史》卷五十)
公元910年,晋王李存勖派大将周德威救援灵、夏;但是由于党项族兴起,将驿站都占领了,因此无法联络。李嗣肱奉命自麟州渡河,前来接应周德威,打败了党项军,才能与周德威会师。
五代时的很多驿馆亭台园圃杂草丛生,办公用房破败不堪,通过驿递来传递公文、信息的情况大为减少。很多地方的传驿机构基本上都处于半瘫痪状态。有时连政令也传达不了——因为有的地方还存在驿传机构,而边远贫穷之所早已荡然无存了。
《旧五代史》中有“驰驿”18例,由此可以看出,主要是传递政治和军事信息,对时效的要求比较高。其中,“驰驿发遣”10例,“驰驿放遣”1例,“驰驿以闻”2例。下面各举1例:
王峻责授商州司马员外置,所在驰驿发遣。(卷一百十二)[24]
两浙吊祭使、左谏议大夫李知损,责授登州司马员外置,仍令所在驰驿放遣。(卷一百十二)
麻答(一作满达)与河阳节度使崔廷勋、洛京留守刘晞,并奔定州,驰驿以闻。(卷一百)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整体倒退、局部发展的特点。除了蜀地、吴越等地相对安定之外,其他地区(如中原和北方地区),战争连绵不断,既有中原的龙椅争夺大战,也有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文明的侵袭。每一次战乱都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造成了很大破坏——秦宗权、李罕之、孙儒等军团在混战中甚至以人为食;沙陀兵打胜仗后一般都要纵兵抢劫,连最仁慈的、后来称帝的郭威在打下开封城后也不得不纵兵抢劫开封皇城一天;而契丹入主中原后,打家劫舍几乎停不下来……到北宋初年,全国户口从唐末的490多万户下降为330多万户,半个多世纪人口减少了1/3。[25]而唐代天宝年间唐朝人口接近1000万户。国家的分裂导致的社会凋敝可见一斑。
因此,政权走马灯般地更替就造成了驿站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管理混乱的险恶境地,信息(新闻)的传播相当艰难。
2.各地割据,造成五代驿站四分五裂
五代各地势力割据,造成驿站系统也处于分裂状态,彼此音讯不能通达。
由此,连割据淮南地区的杨行密想要目睹一下远在山西的晋王李克用的尊容都是不可能的事。他只能派个画家前往河东(今山西一带)写真。但是很不幸,这位画工一入境就被人盯上了,被扭送到了李克用的面前,精彩的一幕发生了:
淮南画工者,失其姓名。晋王李克用之有河东也,太祖恨不识其状貌,密使画工诈为商人入其境写之。及至河东,有发其谋者禽之。晋王初甚怒,既而谓曰:吾素眇一目,试召使图之,观其所为如何?俄画工至,晋王按膝厉声曰:淮南使汝来绘吾真,必画家之尤也。写吾不及十分,阶下即汝毕命地矣!画工再拜下笔,时方盛暑,晋王执八角扇。因写扇衣半障其面,晋王曰:是谄吾也。遽使别图之,又应声下笔。绘其背弓捻箭之状,仍微合一目以审箭之曲直。晋王大喜,厚赂金帛而还。(《十国春秋》卷十一)
河东,即黄河以东,大致范围在今天山西境内一带。比如,柳宗元别号河东,河东即其籍贯(山西运城永济)所在地。淮南这位画工无愧于秘密使者的称号,虽然身处险恶环境,但心理素质极好,在给外号“独眼龙”的李克用写真时先画了他手执八角扇遮住不雅一面的肖像;李克用不满意之后,他又描摹了晋王眯眼瞄准、张弓搭箭的状态。这一形象令晋王非常满意,他才得以完成任务,全身而退。
由上述案例可见,身在扬州的地方军阀要获得山西一带的信息,是何等的艰难!不过比起下面的情况,这还不算什么。
后梁初期,朱温称帝,天下反对。因此各地割据,政令不通。开平三年(909年),朱温命司马邺出使两浙,前往吴越地区。这真是北方的旱鸭子跌入深池——悲剧开始上演了。当时驿路不通,淮水等为吴国(902—937,又称“杨吴”“南吴”或“淮南”)所据,使者必须绕道万里才能到达目的地。从陆地上出行,要取道襄阳、荆州、湘潭、广西,越过南岭,从广东的番禺入海才能到达闽地(福建)、吴越地区。回程复命要走近路则要坐大船,从长江口到登州(今山东省蓬莱)或莱州登陆。司马邺与西晋末代皇帝同名,结局也同样很惨,出发时走的是陆路,渡长江、翻五岭,行程万里,苦不堪言,好不容易才从闽地进入杭州。后来想从海路走捷径复命,结果这位籍贯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焦作)的司马大使因不熟悉海路,在海上漂流了一年,船只搁浅于躭罗国(今韩国济州岛),人员全部淹死。[26]可见,一旦政令、新闻、消息等传递路径中断,绕道第三国的代价有多大!
3.有名可考的驿站在五代仅有16个
唐末及五代的战乱带来了社会的衰败,国家的驿站系统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据《旧五代史》记载,驿站数量约为盛唐时期的1/10,有名可考的仅为15个。结合史料及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考证如下:(www.xing528.com)
(1)上源驿,位于汴州,在当时的开封城内。(8例)
(2)金堤驿,又作“金隄驿”,在河南安阳滑县四间房乡大吕庄。(3例)
(3)洞涡驿,又称“同戈驿”,今山西太原清徐县王答乡同戈站村。(3例)
(4)甘泉驿,一说在洛阳西南郊,一说为陕西北部甘泉县。(1例)
(5)临皋驿,一说为陕西西安西郊枣园村,一说为西安莲湖区三民村。[27](1例)
(6)白马驿,今河南滑县。(2例)
(7)金岭驿,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1例)
(8)怀德驿,五代时中山附近,今河北石家庄所辖区域。(2例)
(9)都亭驿,此驿名为多义词,在长安、开封、邺城都曾设置。(5例)
(10)须水驿,《四库全书》文渊阁版仅见一例,疑为敷水驿。[28](1例)
(11)秦川驿,以八百里秦川而得名,时在长安城西北角。(3例)
(12)甘棠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1例)
(13)通津驿,系甘棠驿改名而来。[29](1例)
(14)陈桥驿,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南部,赵匡胤兵变之处。(1例)
(15)永定驿,河北定州。(1例)
都亭驿为同名多义词,在长安、开封、邺城都曾设置过。如在《旧五代史》中有3例:
李从温奏,准诏诛宦官。初,庄宗遇内难,宦者数百人窜匿山谷,落发为僧,奔至太原七十余人,至是尽诛于都亭驿。(《旧五代史》卷三十六)
[天福五年(940年)八月]戊子,改东京上源驿为都亭驿。(《旧五代史》卷七十九)
[天福六年(941年)八月]壬子,改邺都皇城南门应天门为乾明门,大明馆为都亭驿。(《旧五代史》卷八十)
实际上,都亭驿之名,唐已有之,在长安城内,紧邻通衢大道。因为唐末时期李克用在汴州(今开封)上源驿蒙难,后唐明宗的女婿、晋高祖石敬瑭可能出于避讳的原因改名“都亭驿”。但是过了一年,又把邺都(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曾是曹魏的都城所在地,也是李存勖称帝的地方)的大明馆改名叫“都亭驿”,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和契丹人打交道。其实中央政府所在地一般还有四方馆,相当于现在中国的钓鱼台国宾馆,迎来送往各国政要、各诸侯国、藩国使者等重要人物。同样这些地方也是重要的新闻、情报、信息等收集的场所。
甘棠驿即通津驿,晋少帝时因避讳而改。如果把这两个重名的驿站算作一个,那么《旧五代史》中有名考可者仅14个馆驿。但查《新五代史》,则有唐末的当涂驿[30]、太平驿[31]。当涂驿,在宝鸡和汉中之间,位于秦岭大散关一带,即大家熟知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故事发生地。而太平驿位于潞州(今长治)和太原之间,即今山西长治市襄垣县西面。
因此,综合而言,《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中所提到的有名称的驿站为16个。这可能仅仅统计了中原王朝的驿站,实际上数量远不止16个,但即使考虑到五代十国的实际情形,按十国计算,即扩大10倍——按160个来计算,和唐代盛期1639个驿站相比,驿站的数量还是明显减少了。
因此,无论官方还是个人,五代时期的新闻、信息传播还是十分困难的。后唐庄宗时刘皇后以教令乱政、诛杀郭崇韬事件的原因之一,就是邮传这一官方信息传播渠道的缺失——官方对新闻的发布、传播等功能不健全,使得谣言满天飞,统治者无法通过官方正规渠道获得各地包括新闻在内的真实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